[发明专利]一种油气吸附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及碳罐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1229.3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司知蠢;翁端;李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348 | 分类号: | C01B32/348;C01B32/336;C01B32/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余敏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制备 热处理 水蒸气 油气吸附 木质炭 前躯体 前驱体 碳罐 磷酸二氢根 体积百分数 工作容量 挤出成型 磷酸氢根 木质原料 去离子水 质量比 活化 铝盐 揉捏 脱附 冷却 油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吸附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及碳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木质原料在惰性气氛下,200~600℃的温度下热处理1~6h,得到木质炭;2)将含有磷酸氢根或者磷酸二氢根的铝盐与木质炭、去离子水以质量比1:1:1~1:20:100进行混合,经揉捏、挤出成型、干燥后得到前躯体;3)将前躯体置于惰性气氛下,从室温升温至温度T的过程中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热处理;T在850~1000℃的范围内;在温度T下,通入水蒸气,控制使得水蒸气的体积百分数在0.2%~1%的范围内,使热处理后的前驱体活化0.8~1.2h,之后在惰性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制得活性炭。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且制得的活性炭工作容量大,对油气的吸脱附速度较快,强度也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气吸附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及碳罐。
【背景技术】
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
利用吸附技术对蒸发逸散的油气进行回收是目前效率最高的方法,而吸附剂的选取是此项技术的关键。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较强的耐热耐腐蚀性,且具有非极性的表面结构,特别适合于从气体或者液体混合物中进行油气的吸附回收。将活性炭吸附油气应用于汽车中时,活性炭一般装填在碳罐中,碳罐安装在汽车上。碳罐的工作原理是:汽车油箱温度较高时,从油箱蒸发出来的汽油蒸汽经管路进入吸附罐被活性碳吸附;汽车启动后,汽化器产生负压,新鲜空气进入活性碳层,汽油从活性碳上脱附后与空气混合进入化油器,从而减少甚至完全阻断汽油蒸发损失及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
现有的有关油气回收专用的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中,如CN103240059A公布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活性炭制备方法”,CN102259855A公布的“一种环保型超级竹质活性炭生产方法”以及CN101028925A公布的“一种制备超级活性炭的工艺”等,均需要使用大剂量强酸(如磷酸等)和强碱(如KOH、NaOH等)等活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活化,并且需要经过洗涤工序洗涤去除这些强酸、强碱才能得到最终的活性炭,而洗涤过程中会带来大量水污染的问题且制备成本较高。此外,现有的此类制备方法制得的活性炭对汽油蒸汽的吸附、脱附速度均较慢,工作容量也较低,其强度也普遍较低,无法满足汽车碳罐的应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油气吸附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及碳罐,制备方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且制得的活性炭工作容量大,对油气的吸附、脱附速度均较快,强度也较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油气吸附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木质原料在惰性气氛下,200~600℃的温度下热处理1~6h,得到木质炭;2)将含有磷酸氢根或者磷酸二氢根的铝盐与步骤1)得到的木质炭、去离子水以质量比1:1:1~1:20:100进行混合,经揉捏、挤出成型、干燥后得到前躯体;3)将步骤2)得到的前躯体置于惰性气氛下,从室温升温至温度T的过程中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热处理;T在850~1000℃的范围内;在温度T下,通入水蒸气,通过控制惰性气体的流速、水蒸气的流速使得水蒸气的体积百分数在0.2%~1%的范围内,使热处理后的前驱体活化0.8~1.2h,之后在惰性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制得活性炭。
一种根据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活性炭,所述活性炭颗粒具有微孔-介孔-大孔的复合孔径结构,复合孔径结构中微孔为孔径小于2nm的孔,介孔为孔径在2nm~50nm之间的孔,大孔为孔径大于50nm的孔;且孔径在2-~5nm的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分数在40%~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1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纯连通型多孔氧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六氟磷酸锂的结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