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匝道和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1277.2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长峰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钟意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匝道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立交系统的匝道和具有该匝道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及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承载量大、路面宽且通行率高,双、多层高架路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这种双、多层高架路在交会时,由于各层车辆需要转向及换层,考虑到不同车型需要不同的转弯半径,且不同的驾驶员具有自己的驾驶习惯,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匝道结构就不可避免地较为庞大复杂,从而使立交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进而影响了双、多层高架路的应用。公开号为CN10456288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环形匝道的立交桥,匝道设置在干道的外侧,使车辆的直行不受匝道的影响,匝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可节约占地面积,且施工方便,单根立柱可同时支撑竖直分布多层匝道路面,使具有这种匝道的立交桥相对于传统的立交桥占地面积小,施工也较方便。但这种匝道的立柱仅柱身部分具有与匝道路面连接的结构,从而为稳定地支撑匝道,必须使用较多的立柱,这就使匝道的施工稍嫌复杂。
另外,现有一种用于车库的智能机器人,可驶入汽车底部并将汽车顶起,然后运送至特定位置,这种智能机器人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运行线路精准,若利用这种智能机器人进行汽车的转向与换层可使匝道结构进一步简化紧凑,节约匝道的占地面积,而且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的、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的匝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占地面积小且施工方便的匝道且具有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匝道用于具有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在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平面交会处,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匝道邻近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并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纵向干道及述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匝道包括多根支撑立柱,用于支撑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柱身的顶部的支架,支架的水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柱身上设置有与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由以上方案可见,匝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可增加空间利用率,减小匝道所占地表面积,支撑立柱的柱身及支架两端的吊挂结构都可与匝道的每层路面相连接,从而可大大减少支撑立柱的数量,进而使施工较为方便。
较具体的方案为,匝道包括相互分离的内匝道和外匝道,除匝道入口及匝道出口以外,外匝道设置在内匝道外侧,柱身设置在内匝道与外匝道之间,连接结构分别与内匝道的路面的外侧及外匝道的路面的内侧连接,支架的水平方向的内侧端的吊挂结构与内匝道的路面的内侧连接,外侧端的吊挂结构与外匝道的路面的外侧连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支撑立柱的柱身的连接结构可与内匝道的外侧及外匝道的内侧连接,而吊挂结构可与内匝道的内侧及外匝道的内侧连接,使支撑立柱以柱身中心大致平衡地设置,从而支撑立柱可更稳固地支撑匝道路面。
更具体的方案为,匝道的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柱身上的卡座,承重梁安装在所述卡座内。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支撑路面的承重梁安装在卡座内实现路面与柱身的安装固定,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
另一更具体的方案为,匝道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吊挂结构包括多根悬索,其中悬索中每根与匝道的一层路面连接,悬索上设置有与承重梁连接的悬吊钩。由以上方案可见,吊挂结构具有多根悬索与匝道的每层路面连接,从而每层匝道路面均为与单独的悬索连接固定,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各层匝道路面不会相互影响。
优选地,匝道的路面上设置有防滑轨道。由以上可见,在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运送车辆换层或转向时,防滑轨道可进一步规范智能机器人的行驶路线,使匝道可进一步设置得更紧凑。
较具体地,防滑轨道为齿状轨道,齿状轨道位于匝道的路面的上上表面的凹槽内,且齿牙顶部与上表面平齐。由以上可见,齿状轨道的齿牙顶部与匝道路面平齐,不会影响其他车辆的行驶。
较具体地,匝道路面上设置有与防滑轨道平行的电源轨道。由以上可见,电源轨道直接设置在路面上可随时为智能机器人进行供电,使智能机器人可随时进行车辆运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长峰,未经吴长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1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 下一篇:铁路的铁轨凸凹端面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