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拉断的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1692.8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伦仕;周小平;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02D5/7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拉断的锚杆,针对锚杆自由段钢筋被拉断而锚杆立即失效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有锚杆(7),锚杆尾杆(1)的端部带有螺母(2)和紧贴围岩壁的钢板托盘(3),螺母(2)压住钢板托盘(3),锚杆(7)中间段为锚杆自由段钢筋(4),在锚杆自由段钢筋(4)上有用螺纹套接的套筒(5)。本发明的优点是:锚杆在承受极限拉力而锚杆自由段钢筋被拉断的情况下,能维持锚杆支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的防护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锚杆,应用于隧道和巷道灾害防护,或应用于边坡支护等工程。
背景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锚固技术是应用锚杆或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它充分地发挥岩土体自身的稳定能力,是一种对原岩扰动小、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又是经济有效的加固技术。锚杆能主动加固岩土体,有效控制其变形,防止岩土体的坍塌破坏,锚杆支护技术的诸多优越性,使锚杆支护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主要支护方式。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锚杆支护技术也存在诸多不足:锚杆常见的破坏形式有锚杆的抗拉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锚杆在滑动面处或者节理面处的剪切破坏以及岩土体破坏。锚杆损坏主要有锚杆被拉断破坏、钢筋与灌浆体的结合面粘结破坏、灌浆体与岩土体的结合面粘结破坏以及灌浆体的破坏。由于锚杆钢筋自身的延伸率低,在极限应力下发生微小的变形便有可能被拉断,而锚杆一旦被拉断,则整个锚杆支护系统将会失效,这会给工程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更为严重者或许会造成重大伤亡事件,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或者其他工程的正常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抗拉断的锚杆,它能在锚杆自由段钢筋可能发生被拉断的情况下,保持安全有效的锚杆支护。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锚杆,锚杆尾杆的端部带有螺母和紧贴围岩壁的钢板托盘,螺母压住钢板托盘,锚杆中间段为锚杆自由段钢筋,在锚杆自由段钢筋上有用螺纹套接的套筒。
由于在锚杆自由段钢筋上有用螺纹套接的套筒,套筒具有保护和抗拉吸能双重功能,提高了锚杆的支护能力。当锚杆受到的拉力较小时,套筒能保护锚杆自由段钢筋不受岩石环境的腐蚀,从而延长锚杆的使用寿命;当锚杆受到拉力很大而致使锚杆自由段钢筋超过屈服极限被拉断时,锚杆自由段钢筋上的套筒就通过套筒内壁螺纹与锚杆钢筋螺纹的咬合而发挥连接作用,使锚杆能够继续发挥支护作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锚杆在承受极限拉力而锚杆自由段钢筋被拉断的情况下,能维持锚杆支护能力,对普通的地基支护、边坡支护、隧道岩爆和煤矿冲击地压等突发灾害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和治理作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杆尾杆;2.螺母;3.钢板托盘;4.锚杆自由段钢筋;5.套筒;6.外套筒;7.锚杆;8.焊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有锚杆7,锚杆尾杆1的端部带有螺母2和紧贴围岩壁的钢板托盘3,螺母2压住钢板托盘3,锚杆7中间段为锚杆自由段钢筋4,在锚杆自由段钢筋4上套有内置螺纹的套筒5。
如图1所示,在套筒5的外围贯套有外套筒6,外套筒6与锚杆自由段钢筋4之间通过焊接区8连接固定。外套筒6的作用主要有:1、当锚杆钢筋未被拉断时,外套筒6与注浆体之间有粘结力,这种粘结力可以分担钢筋所受的拉力;2、当锚杆自由段钢筋被拉断时,因为套筒5与外套筒之间并没有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套筒5不受外套筒6的约束,这样钢筋被拉断之后,钢筋在套管5的作用下可以继续传力,同时因为套管5与钢筋之间的螺纹连接,在一定程度上,断裂的前后2段钢筋可以发生一定的位移以满足岩石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1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