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屏障式3D显示设备的视频残影优化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2150.2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1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丛亮;刘德建;毛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障 显示 设备 视频 优化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屏障式3D显示设备的视 频残影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屏障式3D技术也被称为视差屏障或视差障栅技术,其原理和偏振式3D 较为类似,是由夏普欧洲实验室的工程师十余年的研究成功。光屏障式3D产品 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但采用此种技 术的产品影像分辨率和亮度会下降。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 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 90°的垂直条纹。
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 “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 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 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 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在成本上比较有优势,像夏普的3D手机和任天堂的3DS 游戏机都是采用这种技术。不过采用这种技术的屏幕亮度偏低。
此外,这种技术无法在一些大屏幕中很好的应用,这是由于视差不足以应 付大屏幕而导致在视线注视的一定范围外出现残影。当视差夹角超出一定范围, 就会导致残影出现,例如导致左眼看到本该右眼看到的画面的残影,右眼看到 本该左眼看到的画面的残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光屏障式3D残影优化方案,可减少光 屏障式3D显示设备观看视频时候的残影,减少眩晕和不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光屏障式3D 显示设备的视频残影优化方法,包括:
获取3D视频,并逐帧解码,生成左眼素材及右眼素材;
逐一比较左眼素材与右眼素材中的画面像素点的颜色容差,记录目标像素 点坐标;
获取由目标像素点构成的区域,并替换另一眼素材对应区域,进行残影优 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屏障式3D显示设备的视频残影优化 系统,包括:
素材生成模块,用于获取3D视频,并逐帧解码,生成左眼素材及右眼素材;
比对记录模块,用于逐一比较左眼素材与右眼素材中的画面像素点的颜色 容差,记录目标像素点坐标;
替换优化模块,用于获取由目标像素点构成的区域,并替换另一眼素材对 应区域,进行残影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逐帧解码3D视频, 获取左右眼素材,并逐一比对素材内的像素点颜色容差,记录目标像素点,框 选目标像素点形成的区域,并对应替换到另一眼素材,可实现残影优化。通过 上述方式,本发明可以减少光屏障式3D显示设备观看视频时候的残影,减少眩 晕和不适,并可在较大屏幕中广泛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替换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 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左右格式的3D视频的颜色容差进行比较,如 果超过一个残影系数,则将一边画面的对应区域替换为另一边画面的区域,使 得双眼看到此区域为非3D,即可消除了此区域的残影。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光屏障式3D显示设备的视频残影优 化方法,包括:
S1:获取3D视频,并逐帧解码,生成左眼素材及右眼素材;
S2:逐一比较左眼素材与右眼素材中的画面像素点的颜色容差,记录目标 像素点坐标;
S3:获取由目标像素点构成的区域,并替换另一眼素材对应区域,进行残 影优化。
具体地,获取3D视频后,根据分辨率,将3D视频等分为左画面及右画面; 并逐帧解码左右画面,对应生成左眼素材及右眼素材。
在生成左右眼素材后,逐一比对左眼素材与右眼素材上像素点的RGB分量 值;判断分量值中最大容差是否小于容差阈值;
若是,则确定不是目标像素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2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