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加工设备的辅助对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2824.9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沃德光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035 | 分类号: | B23K26/035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2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加工 设备 辅助 对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加工设备的辅助对焦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应用于材料加工,被誉为制造技术的革命,激光加工设备在航天工业、船舶工业、汽车工业和微电子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不同材料的产品进行激光加工,需要设定不同的离焦量,而传统的利用机器人进行激光加工的设备通常用于激光切割、焊接、淬火、溶覆、打孔、雕刻、打标和金属3D打印等用途,根据不同的用途需要更换不同的激光头,每更换一次激光头后均需要重新对焦,仅凭肉眼观察或操作人员的经验,难以准确判定激光光束的焦点位置和距离,无法可视化地编辑激光加工路径,导致激光加工过程不可控的情况经常发生,因而难以保证激光加工产品的质量,废品率居高不下,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准确确定焦点位置和距离的一种激光加工设备的辅助对焦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激光加工设备的辅助对焦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1:在激光头(1)的底部安装对中器(4),调整所述激光头(1)发射的激光光束,使该激光光束穿过所述对中器(4)底部的中心孔(4a);
S2:取下所述激光头(1)底部的对中器(4),在该激光头(1)的下方放置有焦点定位器(10),该焦点定位器(10)具有一个斜面(10a);
S3:沿所述斜面(10a)倾斜的方向水平移动所述激光头(1),在该斜面(10a)上形成烧蚀线(11);
S4:水平移开所述激光头(1),在该激光头(1)的底部安装焦点指示器(A),该焦点指示器(A)的中轴线与所述激光光束的中轴线重合;
S5:沿所述斜面(10)倾斜的方向水平移动激光头(1),并调节焦点指示器(A)的长度,使所述焦点指示器(A)的底端与所述烧蚀线(11)最细位置相接触,读取该焦点指示器(A)上的刻度(S)。
采用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快速完成激光光束的对中和焦点位置的确定,并准确测量焦点距离,使激光加工路径的编辑过程中焦点的变换实现可视化,且整个辅助对焦过程的操作简单,快速、高效,使后续激光加工过程的离焦量控制准确,极大提高了激光加工产品的质量,杜绝了废品的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激光头(1)的底部设置有快接安装环(2),在该快接安装环(2)上设有第一内螺纹(2a)。采用以上结构,实现辅助对焦设备的快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快接安装环(2)上设置有第一ER螺帽(3),该第一ER螺帽(3)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2a)相适应的第一外螺纹(3a),下部设有第二外螺纹(3b),第一内螺纹(2a)和第二外螺纹(3b)之间设有凸台。采用以上结构,实现辅助对焦设备的快接。
作为优选:所述对中器(4)为圆筒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中心孔(4a)位于该对中器(4)底部的中心位置,在所述对中器(4)顶部的开口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3b)相适应的第二内螺纹(4b)。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实用,调整激光光束使其能够穿过中心孔(4a),即完成对中。
作为优选:所述焦点指示器(A)包括第二ER螺帽(6)和金属杆(7),其中第二ER螺帽(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3b)相适应的第三内螺纹(6a),所述金属杆(7)的中轴线与所述焦点指示器(A)的中轴线重合,在该金属杆(7)上套设有ER夹头(5),所述第一ER螺帽(3)和第二ER螺帽(6)使该ER夹头(5)锁紧或释放所述金属杆(7)。采用以上结构,调整金属杆(7)的位置和长度,使其最下部与焦点定位器(10)的斜面(10a)上烧蚀线(11)最细位置相接触,读取此时的金属杆(7)上的刻度(S),即可确定激光光束焦点的位置和距离,同时可使激光加工路径的编辑过程中焦点的变换实现可视化。
作为优选:所述ER夹头(5)包括上部锥面(5a)和下部锥面(5b),在所述第一ER螺帽(3)上设有与所述上部锥面(5a)相适应的第一腔室,在所述第二ER螺帽(6)上设有与所述下部锥面(5b)相适应的第二腔室,所述上部锥面(5a)与所述第一腔室抵接,所述下部锥面(5b)与所述第二腔室抵接。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调节第一ER螺帽(3)和第二ER螺帽(6)的相对位置,实现ER夹头(5)锁紧或释放金属杆(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沃德光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沃德光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28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