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源于核糖的稻曲病菌抑制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5808.5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成;王忠文;曾东强;杨平;蒲相君;时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G99/00 | 分类号: | C07G99/00;A01N6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王素娥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源于 核糖 病菌 抑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技术和农药学技术。具体是一种源于核糖的稻曲病 菌抑制物。
技术背景
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ahashi)侵染引起的稻 曲病全球发生,属于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在一些稻区,稻曲病甚至超过 稻瘟病而成为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限于对植物病害的成灾规律缺乏足够的认 识,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植物病害的防治仍主要依赖于药物(农药) 防治,稻曲病的防治也是如此。因此,稻曲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就成为解 决稻曲病问题的重要技术工作。
在历史上,稻曲病一直属于为害较轻的次要病害,只是近十多年的迅猛发 展,才上升为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由于历史上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稻曲病 防治的有关基础研究仍然薄弱,针对稻曲病防治的药物研发更是滞后。事实上, 限于对稻曲病菌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当前防治稻曲病的药物研发几乎局限于市 面农药的直接借用或已有药物复配应用,有关稻曲病防治的源头药物的研发非 常鲜见。鉴于稻曲病对稻粮安全的重大影响,加强稻曲病的防治药物研发显然 十分必要。技术上,充分挖掘和寻找稻曲病菌生长发育的抑制物质,不但有利于 发现防治稻曲病的先导药物,也将拓宽稻曲病防治药物领域研发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源于核糖的稻曲病菌抑制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来源于核糖的稻曲病菌抑制物来源于化合物核糖,由核糖经高温处理 后生成。该抑制物具有强烈抑制稻曲病菌生长发育的功效。该抑制物能为研发 稻曲病防治药物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开端和技术途径。
本发明的益效:
本发明一种来源于核糖的稻曲病菌抑制物能为研发稻曲病防治药物提供有 效可行的技术开端和技术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照CK对稻曲病菌抑制功效检验图。
图2是本发明高效抑制物对稻曲病菌抑制功效检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发明人在稻曲病研究中发现,在含核糖(1%)的常规培养基上,稻曲病菌 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曾一度误认为化合物核糖可抑制稻曲病菌的生长发育。最 新试验发现,在有利于稻曲病菌生长的马铃薯琼脂为背景的培养基中添加核糖 (含量为1%),当添加的核糖没有经过高温处理,稻曲病菌在该培养基上能正 常生长发育,如图1所示;而当同样的核糖经过高温处理,稻曲病菌在该培养 基上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强烈抑制,如图2所示。显然,化合物核糖本身对稻 曲病菌是无害的,但核糖的高温处理产物的生物学功效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 抑制稻曲病菌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就是核糖经高温处理后,产生了对稻曲病菌 起强烈抑制作用的物质,这样的研究结果目前还未见有公开先例。该抑制物质 对稻曲病菌的强烈抑菌功效,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一方面,可以 将该抑制物作为稻曲病的防治药物进行直接研发,或者探明该抑制物的结构并 作为先导物质,研发出结构类似、而抑制作用更强烈的作用物;而另一方面, 通过研究该抑制物对稻曲病菌的作用靶标和作用机理,进而挖掘和探索针对这 些靶标的更有效的作用物;因而本发明公开的来源于化合物核糖的抑制物,能 为稻曲病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开端和技术途径。
实施例
在适宜稻曲病菌生长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背景中,添加来源于核糖的稻曲 病菌抑制物,能很方便地检测到来源于核糖的抑制物质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 具体操作如下:
1.制备马铃薯琼脂预配培养基P
采用适宜稻曲病菌生长发育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作背景培养基,背景培养基 的预配比例为:马铃薯200g,琼脂40g,蒸馏水1000ml。常规高温灭菌后获得 马铃薯琼脂预配培养基P。
2.制备核糖溶液A及其高温处理产物B
按比例:核糖20g、蒸馏水1000ml,配成核糖溶液,在常温下用细菌过滤 器将该核糖溶液过滤灭菌,获得未经高温处理但处于灭菌状态的核糖溶液A。 将该核糖溶液A置于普通高压高温灭菌锅内,126℃高温处理30分钟,冷却后 获得核糖的高温处理产物B。
3.检测抑制物的抑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5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