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编码装置的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5893.5 | 申请日: | 201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猪八重顺也;金子吉男;永野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F16C33/76;F16C41/00;G01P3/487;B60B3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装置 车轮 支撑 滚动轴承 单元 | ||
本申请是名称为“带编码装置的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2月7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52479、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00026.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机动车的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进行支撑,并附属有用来检测该车轮的旋转速度的编码装置(エンコーダ)的滚动轴承单元。更为具体地说,涉及带编码装置的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的改良,该带编码装置的车轮支撑用滚动轴承单元,具有把堵住设有编码装置的内部空间的轴向内端开口部的盖子嵌插固定在外圈的轴向内端部的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把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机动车的悬架装置上,并且附属了用来检测该车轮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各种构造。不论哪种构造,都是把支撑固定在不旋转的部分的传感器的检测部,对着支撑固定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轮毂的一部分的编码装置的被检测面。而且,根据随着上述编码装置的旋转而改变的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或周期,求得与该编码装置一起旋转的上述车轮的旋转速度。
构成这样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的编码装置,为了防止因附着泥水、尘埃而造成损伤,或者,为了防止在该编码装置上附着磁性粉末等异物而造成利用该编码装置的旋转速度检测的可靠性受损,现有技术中已知如专利文献1、2记载的那样,通过非磁性板制成的盖子把该编码装置与外部隔开的构造。图11表示其中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构造的一例。该现有构造由组装了编码装置1的带编码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2,和支撑固定在构成悬架装置的肘节3上的传感器4构成。
其中的带编码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2中,把上述编码装置1与该轮毂6同心地支撑固定在构成滚动轴承单元5的轮毂6的轴向内端部。上述滚动轴承单元5除了该轮毂6还设有外圈7和多个滚动体8。外圈7分别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轨道9、在外周面具有静止侧凸缘10。而且,在使用状态下,上述外圈7支撑在上述肘节3上不转动。
另外,上述轮毂6设有轮毂本体11、和形成在该轮毂本体11的轴向内端部并通过凿密部13结合固定在该轮毂本体11上的内圈12,在外周面上具有多列的内圈轨道14,与该外圈7同心地支撑在上述外圈7的内径侧。另外,在上述轮毂本体11的轴向外端部,在比上述外圈7的轴向外端开口部更朝轴向外方突出的部分设有用来支撑车轮的旋转侧凸缘15。另外,上述各个滚动体8在上述两外圈轨道9与上述两内圈轨道14间,以被保持器16保持着的状态滚动自如地按两列设置多个。进而,用密封圈18和盖子19将设有上述各滚动体8的内部空间17的轴向两端部堵住。本说明书中,关于轴向的“外”,是指在组装在悬架装置上的状态下靠车身宽度方向外方的那一侧。另一方面,关于轴向的“内”,是指在组装在悬架装置上的状态下靠车身宽度方向中央的那一侧。
该盖子19由铝类合金板、奥氏体类不锈钢板等非磁性金属板、其它非磁性材料形成。这样的盖子19设有沿轴向伸长的圆筒部20,和从该圆筒部20的轴向内端部朝径向内方折曲伸长的平板部21。图11的构造中,把从动轮(FF车的后轮、FR车、MR车的前轮)用的滚动轴承单元5作为对象,所以,上述平板部21为将上述外圈7的轴向内端开口部整体堵住的圆盘状。对此,在驱动轮(FF车的前轮、FR车、MR车的后轮、4WD车的全部车轮)用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场合,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构造那样,为了要把驱动轴插通到盖子的内径侧,而把平板部形成圆环状。不论怎样,通过把上述圆筒部20紧固嵌插在上述外圈7的轴向内端部,而把上述盖子19固定在该外圈7的轴向内端部。
上述编码装置1,通过如上述那样把其根端部嵌套在轮毂6的靠内端部分,即设置在上述内圈12的轴向内半部的肩部22,从而与该轮毂6同心地支撑固定在上述轮毂6上。上述编码装置1,由通过把软钢板等磁性金属板弯曲成形而成为截面为L字形且整体为圆环状的支撑环23,和橡胶磁铁等的永久磁铁制成的编码装置本体24构成。该编码装置本体24在轴向磁化,而且使磁化方向在圆周方向交替且按相等间隔变化,由此,把S极和N极交替地且按相等间隔配置在作为被检测面的轴向内侧面。这样的编码装置本体24的被检测面,隔着微小间隙与构成上述盖子19的上述平板部21的轴向外侧面(内部空间侧的面)接近并相向。换言之,把上述盖子19挤入上述外圈7的轴向内端部,直至成为上述平板部21的轴向外侧面与上述编码装置本体24的被检测面接近并相向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58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