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5970.7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林军;王曼;陈雷雷;胡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58 | 分类号: | B63B35/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式消波筏间 连接 辅助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属于浮式消波筏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近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海浪侵袭成为海水养殖中最大的自然威胁因素,养殖设施的抗风浪防护问题越来越凸显,各式各样的消波装置应运而生。浮式消波筏由于消波效果好,透水性好,掩护区域内的水体换水率高,水体循环受到的限制小,对海产品滤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颗粒影响较小,因而较传统消波装置而言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浮式消波筏单体间通过连接件组装在一起,消波筏既直接反射波浪,还通过消波筏单体之间的上下扭动起到压浪的作用。现有浮式消波筏单体之间的连接由于配合间隙问题,导致消波筏单体间的相互扭动不够理想;在恶劣的台风期间,消波筏单体间的连接件受力集中,最容易损坏,现有连接件在不破坏消波筏单体的情况下,难以拆卸和更换,维护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结构,连接不够牢靠,而且往往不可拆卸或者拆卸十分麻烦,消波阀组件有损坏时,只能将组件整体拖至岸边维修,导致维修不方便。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包括一对L形连接件1,一个限位销块2,一根销棒3;所述一对L形连接件1相互装配并在水平面内呈中心对称;所述L形连接件1具有长端101与短端102,所述长端101具有供短端102插入的限位槽;限位槽底部留有供销棒插入的第一销棒插入孔101a,所述短端102设有对应的第二销棒插入孔102a,所述第二销棒插入孔102a为不封闭的弧形槽孔;所述限位销块2上设有第三销棒插入孔201;所述销棒3插入所述一对L形连接件1的第一、第二销棒插入孔101a、102a,以及限位销块2上的第三销棒插入孔201将一对L形连接件1及一个限位销块2安装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销块2两侧具有弧形面202,所述弧形面202与所述L形连接件1的弧形面形成近似圆形的连接孔,用于连接相邻的浮式消波筏管件。
进一步的,所述销棒3的长度小于所述L形连接件1两侧的距离,所述第一销棒插入孔101a外侧具有螺纹,用于与螺栓装配,将销棒3限定在所述辅助构件内部。
进一步的,长端101内切面向内有销块斜面引导凸台,短端102设有与所述销块引导凸台相配合的凹槽203,用于销块2的辅助限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斜面销块引导凸台决定该辅助构件与浮式消波筏单体管件间的配合间隙,销块引导凸台与所述凹槽203过盈配合,用于保证两个L型连接件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销棒3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插入孔过盈配合,销棒3在浮式消波筏单体运动过程中,不受消波筏单体运动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两个相同的L型连接件配合结构设计巧妙,可紧密配合,所发明的辅助构件将浮式消波筏单体的管件左右间隙连接,能保证消波筏单体间在波浪的作用下上下扭动,限位销块可将浮式消波筏单体的管件上下限位,销棒可将销块固定,防止销块脱落。
2)斜面销块引导凸台既方便销块的装配,也保证了凸台与凹槽间能够过盈配合,防止浮式消波筏间连接辅助构件的松动。
3)该连接结构设计精巧,拆卸较容易,当有消波筏组件受损时,可在不破坏消波筏单体的情况下原地拆卸连接结构,方便维修受损组件。
3)装配结构设计巧妙,辅助构件自身稳定,可靠性高,同时还能保证浮式消波筏单体连接需要的间隙,满足浮式消波筏单体间的上下扭动。
4)L形连接件相互对称,零部件种类少,制作、储备、使用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的剖面图。
图2是L型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与图2相对应的L型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销块的剖面图。
图6是销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销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L型连接件,2.销块,101.长端,102.短端,101a.第一销棒插入孔,102a.第二销棒插入孔,201.第三销棒插入孔,202.弧形面,20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5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便携式救生助浮器
- 下一篇:一种无人水面航行器收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