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近场通信的移动钱包安全支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6828.4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1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郑紫微;陈平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20;G06Q20/3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近场 通信 移动 钱包 安全 支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支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移动钱包安全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方式坐车、买东西等;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近场支付在移动支付中占据了更大的使用比例。作为近场支付的关键实现形式,基于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的NFC支付技术迅速兴起。内置有NFC功能模块的智能终端具有了NFC支付功能,而具有NFC支付功能的智能终端又被称为NFC移动钱包。
随着具有NFC功能的消费POS结算终端在商场、停车场等场所的大量布局设置,NFC支付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当消费者处于商场中,由于人群密集,使得现有的NFC支付仍然存在信息泄漏或者恶意第三方伺机窥探支付信息,从而给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带来严重威胁的问题;另外,一旦移动钱包丢失,非法用户通过破解方式获得支付密码后,也会给移动钱包合法拥有者经济利益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既能够防止信息泄露,又可避免因移动钱包丢失而对其合法拥有者经济利益造成威胁的基于近场通信的移动钱包安全支付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近场通信的移动钱包安全支付方法,用于具有NFC功能的移动钱包、具有NFC功能的消费POS结算终端、认证机构以及银行账户管理平台组成的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至步骤(12):
(1)消费POS结算终端和移动钱包分别发送信用签证请求给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分别生成消费POS结算终端和移动钱包的信用签证证书集合,并将信用签证证书集合分别发送给消费POS结算终端和移动钱包;其中:
所述消费POS结算终端标记为POS,移动钱包标记为Wallet,认证机构标记为TSM,消费POS结算终端的信用签证证书集合标记为Cert(TSMPOS),移动钱包的信用签证证书标记为Cert(TSMWallet);消费POS结算终端信用签证证书集合Cert(TSMPOS)和移动钱包信用签证证书集合Cert(TSMWallet)分别由如下公式表示:
Cert(TSMPOS)={Cert1(TSMPOS),Cert2(TSMPOS),…,Certm(TSMPOS)};
Cert(TSMWallet)={Cert1(TSMWallet),Cert2(TSMWallet),…,Certm(TSMWallet)};m≥3;
其中,m表示消费POS结算终端以及移动钱包可用的信用签证证书个数,所述消费POS结算终端信用签证证书集合中的各信用签证证书以及所述移动钱包信用签证证书集合中的各信用签证证书遵循遍历使用规则且均限制使用一次;
(2)消费POS结算终端在银行账户管理平台注册收款账户和账户密码,移动钱包在银行账户管理平台注册付款账户和支付密码,并由消费POS结算终端和移动钱包分别发送金融签证请求给银行账户管理平台,由银行账户管理平台分别生成消费POS结算终端和移动钱包的金融签证证书集合,并将金融签证证书集合分别发送给消费POS结算终端和移动钱包;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6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