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线角度可调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7092.2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7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渊;伍跃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12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线 角度 可调 车辆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光线角度可调的 车辆用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 对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视觉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于提示驾驶员的信息 越来越多。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驾驶员的视线都正对挡风玻璃,驾驶员并不会时 常关注车辆的仪表台,如果采用在仪表台上设置提示灯的方式,并不能及时、 直观、醒目地提示驾驶员。因此,国外的一些企业设计了通过挡风玻璃反射的 方式来设置显示装置,使提示图像通过挡风玻璃以虚像的形式呈现在驾驶员视 线的前方,从而及时、直观、醒目地提示驾驶员。
申请号为“201180040676.8”的专利申请,公开了目前最先进的一种显示 装置,该专利申请将发光体(光源)收纳在具有开口的罩体内,在罩体的开口 部设置半透过性的覆盖部;最主要是,为了避免外部光线经过显示装置反射后 给驾驶员造成干扰,该专利在发光体与覆盖部之间设置有扩散机构,用于扩散 通过覆盖部向罩体内入射的外部光线,从而避免外部光线反射后进入驾驶员视 线、给驾驶员带来干扰。
但是,该专利申请披露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一、光线只能沿光源的出射方向射出,光线角度不能偏移,使整个显示装 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受限;
二、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利于配件和整车的成本控制;
三、对光的损耗大,扩散机构极大地损失了发光体出射的光,由于发光体 出射的光需要利用挡风玻璃反射后再给驾驶员带来视觉效果,为了达到显示效 果,光源亮度需要大幅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线角度可调的车辆用显示装 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线角度可调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包括光源 和反射部件、该光源经反射部件反射得到的虚像被车辆使用者视觉识别,还包 括安装座,所述光源位于安装座内,在安装座上设有供光源光线出射的透光部, 所述透光部朝向光源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斜面。
采用上述结构,将光源设置在安装座内,在安装座上设有透光部,将透光 部朝向光源的一侧设为至少一个斜面,当光源出射的光线照射到透光部的斜面 上时,光线发生折射,透光部对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偏移,使光线从另一角度 沿透光部射出,避免了显示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受光源光线出射方向的约束, 使显示装置的安装更加灵活。
作为优选,所述透光部朝向光源的一侧呈一个斜面。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透光部朝向光源的一侧由至少两个同向且同倾斜角的 斜面构成。
所述透光部的外表面经消光处理,使透光部外表面可以有效地扩散外部光 线,避免外部光线反射后进入驾驶员视线;这样直接通过透光部的外表面对外 部光线进行消光,避免了单独设置扩散机构,有效地简化了整个显示装置的结 构,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使显示装置的装配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并且, 仪表台的表面大多采用皮纹或磨砂面,而透光部的外表面经消光处理后,使透 光部的外表面与周边部件的表面效果相似,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好,更加美观; 再则,透光部的外表面经消光处理,相对于常用的扩散机构,对光源出射光的 损耗小,光线的利用率更高。
在所述光源与透光部之间设有用于聚光的透镜。这样设置透镜,可以对光 源出射的光线进行汇聚,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后壳体和前壳体,所述光源固定在后壳体内, 并且后壳体不透光,所述透光部设置在前壳体上。这样安装座的结构简单,生 产容易、便于装配;所述光源和透光部分别设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上,零部件的 装配操作更加简单;后壳体不透光,避免了光源的光线从后壳体出射干扰显示 装置周围的其他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前壳体也不透光,在所述前壳体上开有过孔,所述透光部 嵌在前壳体的过孔内,所述透光部由透光塑料制成。这样采用透光塑料嵌装的 方式设置透光部,使前壳体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材质生产,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并且透光部可以根据需要便捷地调整或更换。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前壳体由透光材质制成,前壳体上对应光源的部分构 成透光部,在前壳体的其余部分设置有不透光的遮光部。这样通过在前壳体上 设置遮光部的方式设置透光部,使前壳体和透光部一体成型,结构强度更高, 生产工艺更加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虚拟现实眼镜
- 下一篇:一种过渡金属掺杂的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