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透镜面板和三维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7588.X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鲁姣明;吴坤;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29 | 分类号: | G02F1/29;G02F1/1343;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瑞芝;陈源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电极 液晶透镜面板 介电层 第一电极 三维显示装置 第二电极 介电常数 不相等 相位延迟曲线 电路驱动 辅助电极 抛物线式 三维效果 相对设置 成正比 电场能 液晶层 板状 包覆 量产 液晶 外围 驱动 观看 | ||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透镜面板和三维显示装置。该液晶透镜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分离的子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板状,每一所述子电极的外围均包覆有介电层,相邻所述子电极的所述介电层的介电常数不相等,且经每一所述介电层调节后的所述子电极的电场强度与对应的所述子电极的电压成正比。该液晶透镜面板,采用不相等的介电常数的介电层辅助电极驱动液晶,使得电场能实现抛物线式的相位延迟曲线,且电路驱动简单,使产品获得良好的三维效果,可以使观看效果更均匀;而且结构简单,容易量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透镜面板和三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显示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主流的三维显示技术包括眼镜式三维显示技术和裸眼式三维显示技术。眼镜式三维显示技术效果较好,发展较成熟,但需要人们佩戴附加的设备如眼镜、头盔等,因此应用受到了限制;裸眼式三维显示技术的显示效果目前尚不如眼镜式三维显示技术的显示效果,但无需附加设备就能让人体验到立体感,因此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在裸眼式三维显示技术中,液晶透镜式裸眼三维显示技术通过电控的方式可以轻易地实现2D/3D的可转换显示,同时还具有驱动可调等优点。在驱动方面,用于驱动液晶的电场分布决定着三维显示的品质。经模拟测试发现,使液晶透镜(LC lens)具有抛物线式的相位延迟曲线能获得较佳的3D显示品质。目前的液晶透镜面板中,如图1所示,使用两个像素电极驱动液晶透镜的方式虽然能实现三维显示,难以获得抛物线式的相位延迟曲线,三维显示效果欠佳;如图2所示,使用多电压像素电极驱动液晶透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抛物线式的相位延迟曲线,但是为了实现电压分配导致电路驱动复杂,在量产中很难实现驱动,不能与现有量产化的驱动电路板匹配。
因此,设计一种能获得理想的抛物线式的相位延迟曲线,而且结构简单、驱动方法也简单的三维显示装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液晶透镜面板和三维显示装置,该液晶透镜面板的电场能实现抛物线式的相位延迟曲线,使产品获得良好的三维效果,可以使观看效果更均匀。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液晶透镜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分离的子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板状,每一所述子电极的外围均包覆有介电层,相邻所述子电极的所述介电层的介电常数不相等,且经每一所述介电层调节后的所述子电极的电场强度与对应的所述子电极的电压成正比。
优选的是,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中心线,所述子电极外围的所述介电层的介电常数对称性相等。
优选的是,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中心线,所述介电层的介电常数的大小与其所包覆的所述子电极距所述第一电极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优选的是,所述介电层采用将酞菁铜齐聚物接枝到丙烯酸树脂分子主链上的方式形成,所述介电层的介电常数的大小与酞菁铜齐聚物的含量成正比。
优选的是,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中心线的两侧的、具有相同介电常数的所述介电层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液晶透镜面板包括透明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内侧或外侧,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内侧或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中多个所述子电极为平行设置的条状结构,条状结构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液晶层的初始取向方向相同。
优选的是,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中心线两侧的所述子电极的数量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子电极的宽度相等,相邻所述子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所述子电极包覆的所述介电层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5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