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烹调设备的底部漏喷装置及其烹调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8229.6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8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亚锐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1/00;A47J43/04;A47J36/00;A47J43/07;A47J3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烹调 设备 底部 装置 及其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调设备的底部漏喷装置及一种烹调设备,其中,底部漏喷装置包括底部旋喷系统和底部漏管系统,所述底部旋喷系统用于打开或关闭锅体底部、清洗食物及洗锅,所述底部漏管系统可以排出清洗食物的废水、洗锅后的废水残渣、过滤出有用的流体食物、向锅体内注水和清洗锅内食物和排出锅体内食物。本发明使得烹调设备实现了食物的加工(搅拌、磨碎、和面等)、加热烹饪及清洗食物和锅体清洗的自动化,还可以用于水槽中食物残渣的自动打碎和清洗。采用本发明方案的烹调设备减少了用户的劳动工作量,为智能家居提供了一种用途广泛、安全卫生的烹调设备综合解决方案及设备,并可分别实现了数种烹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厨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烹调设备的底部漏喷装置及其烹调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节奏快,对智能化需要日益增加。烹调是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事情,每一项手工操作花的时间似乎不多,但是累计起来时间就不少。以目前的豆浆机为例,清洗滤网、锅体和刀片就需要十分钟左右时间。此外,目前市场上电饭煲、豆浆机、咖啡机、面包机、磨碎机、搅拌机等原理及结构各不相同,零件互不通用。
现有技术中,通常的自动化电饭煲是将储米箱放在烹调锅的上方,储米箱下部做成锥形漏斗,漏斗的开口处安装闸门,闸门打开时米依靠自身重力落下,坠入洗米器,洗米完成后又依靠自身重力落入煮饭锅体中。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利用的米的势能和重力,并将其作为动力,让米从最高的储米箱落到洗米盒子,从洗米盒子落到煮饭锅中。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对于自动洗米的要求和挑战在于:1、要想洗米效果好,水流应能把锅体内所有的米冲到。2、洗米机构应比较简洁,本身不容易弄脏或脏了容易清洗。3、体积小。不能做成很大的体积。例如,有的方案采用搬移式,也就是需要清洗时把清洗机构搬进锅体,洗完后又搬出去。这种方案很难达到家用厨电简洁的要求。4、不碍手,不影响人工操作,例如不能影响盛饭。5、如何简单、高效地滤掉洗米水。6、洗米和洗锅需要结合起来,否则两套系统会造成成本和体积问题。
自动化电饭煲的另一个挑战是自动清洗电饭煲,难点在于:1、要想洗锅效果好,喷射水流就应尽量垂直于锅体表面。2、对锅体进行彻底的清洗,不留死角。3、因为煮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污染锅盖,因此还需要对锅盖清洗。4、能够排走洗锅时的食物残渣5、喷射高压水流时还要尽可能保持机械平衡,减少机械震动,降低噪声。6、结构简洁,不影响人工操作,例如不能影响盛饭。7、清洗部件本身应能够并且容易自我彻底清洗。8、洗锅时锅体底部很快会聚集较多水,如果不能及时地将底部的水流排出,就会严重影响对锅体底部的清洗,因此若考虑洗锅,还必须及时将累积起来的洗锅水及时抽走。9、应将洗米、滤洗米水、洗锅、排洗锅水结合起来,一套系统兼顾两项功能,使得结构尽可能简练。10、洗锅系统自身还必须简洁。11、排放洗米水和洗锅水的通道也必须能被清洗,否则会产生的卫生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烹调设备的底部漏喷装置,以使得烹调设备实现搅拌、切磨、过滤食物、清洗食物及锅体清洗排渣的自动化,减少了用户的劳动工作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烹调设备的底部漏喷装置,所述装置位于烹调设备的锅体底部,所述装置包括底部旋喷系统和底部漏管系统;所述底部漏管系统包括竖直漏管,竖直漏管与所述锅体底部相通,通过底部旋喷系统在所述竖直漏管中向上或向下运动,打开或闭合所述竖直漏管在锅体上的开口,使得锅体底部与外界相通或闭合。
可选地,所述底部旋喷系统包括旋转喷塞、密封设计及密封器件,和/或,嵌入器件,和/或,搅拌或磨刀系统。
可选地,所述旋转喷塞包括旋转喷头、旋转滤网和旋转喷杆。
可选地,所述底部漏管系统还包括横向漏管,所述竖直漏管其一端与锅体底部相通,另一端接横向漏管;所述横向漏管能够与竖直漏管垂直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亚锐,未经李亚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8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