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8367.4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1 | 分类号: | G01K7/21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3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t1000 温度传感器 测量方法 测量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电路,该方法采用的电路包括:系统外部温度传感器采集输入电路Part_A、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和精密运算放大器,所述的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Sa‑Sb与系统外部温度传感器采集输入电路Part_A输出端相连;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Da‑Db与精密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本发明解决了传感器供电电压、A/D转换器基准参考电压其设计值与实际值误差从而引起温度测量误差的问题,能够使在0至200℃的测温范围将误差控制在±1℃以内,达到了柴油机监控系统对冷却水、滑油等介质温度信号测量的精度要求,同时简化了电路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监控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用于柴油机冷却水、滑油、进机空气等介质温度信号测量的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电路,本发明也可推广应用于其它动力装备的监控系统中。
背景技术
温度信号测量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根据应用场合、测温范围、精度要求、应用成本及柴油机功率等级等因素所选取的温度传感器类型各不相同。目前柴油机监控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类型有Cu50、PT100、PT1000等,其工作特性、制造工艺、造价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PT1000传感器较Cu50传感器有更好的温度电阻线性关系,较PT100有更宽的电阻变化范围更容易被检测,因此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监控系统中采用PT1000传感器作为冷却水、滑油、进机空气等介质的温度信号检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与之配套的传感器测量电路也是影响测量精度等因素的重要环节,目前PT1000、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电路多采取惠思顿电桥取样加运算放大再进行A/D转换的方式,此种方式电桥供电电压及A/D转换器基准参考电压的设计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将引起温度测量误差增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电路。
本发明为完成其发明任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包括:系统外部温度传感器PT1000采集输入电路Part_A、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和精密运算放大器,所述的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Sa-Sb与系统外部温度传感器PT1000采集输入电路Part_A输出端相连;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Da-Db与精密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
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所述系统外部温度传感器PT1000采集输入电路Part_A由温度传感器PT1000与阻容滤波电路电连接组成。
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所述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由集成电路ADG507构成,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为Sa-Sb,输出端分别为Da-Db。
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所述精密运算放大器电路Part_B由两路运放器U2、U3并联组成,并联的两路运放器U2、U3的输入端正极分别与8选1多路复用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Da-Db相连;并联的两路运放器U2、U3的输入端负极分别与两路运放器U2、U3的输出端A、输出端B相连;并联的两路运放器U2、U3的输出端A、输出端B分别通过电阻与运放器U4相连;并联的两路运放器U2、U3的输出端A与输出端B间连接的分压电阻的分压端C与运放器U5相连。
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所述的运放器U2、U3、U4、U5型号为集成电路AD8608。
一种用于PT10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其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83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