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9044.7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习洪;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混流制 管网 区域 分片 雨水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总管(16)、雨水支管(1)和污水支管(2),所述雨水支管(1)和污水支管(2)的管身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按0.2~4平方公里划分为多个呈网格状的雨水处理片区,各个所述雨水处理片区内设置有雨水处理设施,所述雨水处理设施具有进水口、自然水出口和污水出口,所述雨水处理片区内的雨水支管(1)和污水支管(2)通过进水口汇集到所述雨水处理设施,所述自然水出口与自然水体(5)连通,所述污水出口与所述污水总管连通;所述雨水处理系统为弃流井、截流井、调蓄池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整个所述区域内至少有两个雨水处理片区内的雨水处理设施结构不相同;所述雨水处理设施包括缓冲池(8.1)及所述缓冲池(8.1)同侧并依次布置的紧急泄洪通道(8.2)、初雨调蓄池(8.3)和在线处理调蓄池(8.4),所述缓冲池(8.1)上设置用将所述缓冲池(8.1)对应与所述紧急泄洪通道(8.2)、初雨调蓄池(8.3)和在线处理调蓄池(8.4)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的最低水位线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最高水位线等高;所述第三进水口的最高水位线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最低水位线等高;所述紧急泄洪通道(8.2)具有与所述自然水体(5)连通的自然水出口,所述在线处理调蓄池(8.4)设置有与所述紧急泄洪通道(8.2)连通的溢出口;或,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为弃流井(6),所述弃流井(6)包括设置有三个相互独立的沉淀室(6.1)、浮箱室(6.2)和浮球室(6.3)的井体,所述沉淀室(6.1)连接有与上游污水总管连通的进水管(6.4),所述浮箱室(6.2)、浮球室(6.3)共同连接有与所述自然水体(5)连通的出水管(6.5),所述浮球室(6.3)连接有与下游污水总管连通的弃流管(6.6),所述弃流管(6.6)管口均低于进水管(6.4)和出水管(6.5)管口,所述沉淀室(6.1)与浮箱室(6.2)之间开有第一溢流口(6.7),所述沉淀室(6.1)与浮球室(6.3)之间开有第二溢流口(6.8),所述第一溢流口(6.7)的面积小于第二溢流口(6.8)的面积,所述第一溢流口(6.7)、第二溢流口(6.8)管口均高于弃流管(6.6)管口,所述第二溢流口(6.8)下方设置有将所述沉淀室(6.1)与浮球室(6.3)连通的旱季污水溢流口(6.14);所述浮箱室(6.2)内设有浮箱(6.9),所述浮球室(6.3)内设有连通至弃流管(6.6)的弃流通道(6.10)和可将所述弃流通道(6.10)入口覆盖的浮球(6.11),所述浮箱(6.9)的重量大于所述浮球(6.11)的重量,所述浮箱(6.9)与所述浮球(6.11)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8.1)底部内壁为向出水端倾斜的斜坡;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上设置有自清理水平格栅(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第一自开式堰门(8.21),所述紧急泄洪通道(8.2)底部内壁为向自然水出口倾斜的斜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第二自开式堰门(8.31);所述初雨调蓄池(8.3)内靠近第二进水口处设置有低于所述初雨调蓄池底面的集水池(8.32),所述初雨调蓄池(8.3)和集水池(8.32)底部内壁设置有向第二进水口倾斜的斜坡;所述初雨调蓄池(8.3)内设置有智能冲洗装置(8.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8.3)和所述在线处理调蓄池(8.4)通过闸门连通,所述闸门设置在靠近所述缓冲池(8.1)处的侧壁;所述在线处理调蓄池(8.4)内靠近第三进水口处设置有低于所述在线处理调蓄池(8.4)底面的污水廊道(8.41),所述在线处理调蓄池(8.4)底部设置有上端敞口的挡板(8.42),所述挡板(8.42)将所述在线处理调蓄池(8.4)一分为二并相互连通的过滤段和排放段,所述挡板(8.42)上设置有拍门式冲洗门(8.44),所述过滤段内设置有水力颗粒分离器(8.43),所述过滤段和污水廊道(8.4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向第三进水口倾斜的斜坡,所述溢出口设置在所述排放段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总管(16)末端与污水处理厂(7)连通,距离所述污水处理厂(7)最远的雨水处理片区的各个雨水支管(1)尾端与雨水总管(3)连通,各个污水支管(2)尾端与污水合管(4)连通,水体经所述雨水总管(3)和污水合管(4)汇集到所述雨水处理设施;余下的所述雨水处理片区的各个雨水支管(1)与污水支管(2)均与污水合管(4)连通,水体经所述污水合管(4)汇集到所述雨水处理设施;距离所述污水处理厂(7)最近的雨水处理片区与所述污水处理厂(7)之间设置有总调蓄池(17),所述总调蓄池(17)具有进水口、自然水出口和污水出口,所述总调蓄池(17)的所述进水口与上游的污水总管(16)连通,所述总调蓄池(17)的所述自然水出口与自然水体(5)连通,所述总调蓄池(17)的所述污水出口与下游的所述污水总管(16)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90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
- 下一篇:一种渗水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