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丸机吊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0275.X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印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驰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2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丸 吊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丸装置,特别关于一种抛丸机吊钩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抛丸机所用吊钩是整体旋转分叉式,犹如树干和树枝,需要抛丸的 产品分别挂在树枝上,然后树干延轴线旋转,产品单面向外围绕树干的轴线公 转,产品自身并不旋转。钢丸抛向产品时只能抛到产品向外的一个面,产品面 向钢丸的背面就成了死角,无法彻底抛干净,需要将产品翻面后进行二次抛丸。 抛丸一次的时间为10分钟,一次抛丸后,进行翻面所需时间10分钟,二次抛丸 时间10分钟,导致抛丸共需30分钟。最后却只能抛到2个面,其他的面是依靠 钢丸子在抛丸机内四处撞击后反弹到产品表面进行抛丸处理,这种抛丸会产生 死角,还可能因为长时间的抛丸是产品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多重旋转、 无死角残留、节省时间、提供工作效率的抛丸机吊钩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吊钩装置,其包 括有顶部设置为O形挂圈的吊钩,其还包括有
支撑底盘,其固定于所述吊钩的底部,呈圆形;
环形支架,其固定于所述支撑底盘上,其外圆周直径大小与所述支撑底盘 相同;
吊架,其包括有多个,呈环形均布在所述环形支架上,所述吊架可活动自 转,且每个吊架上都设置有链轮结构;和
固定链轮,其套设于所述吊钩的中部,且其相对于所述吊钩静止不动,
所述固定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吊架上的链轮结构相连,在所述吊钩带动所 述环形支架进行转动的时候,所述吊架自身也在转动。
作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形支架包括 有同样呈环形形状且上下设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 底盘的外圈。
作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支架与所述 支撑底盘之间隔有间隙。
作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支架和所述 下支架的外圆周侧设置有环形密封挡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吊架包括有连 接部和吊挂部,所述连接部贯穿并活动连接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所述吊 挂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随所述连接部的转动而转动。
作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链轮结构设置 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的连接部上,所述链轮结构包括有固定在所述 连接部上的两个从动链轮。
作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链轮通过 链条与所述吊架上的一个从动链轮相连,该吊架上的另一个从动链轮则与其相 邻的吊架上的从动链轮相连接,并依次向外传递连接至所有吊架。
作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其还包括有密封结 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有内环挡板和内环支撑板,所述内环挡板自所述固定链 轮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的环形板,所述内环挡板的高度高于所述上支架的高度; 所述内环支撑板自所述环形密封挡板沿径向向内延伸至接触所述内环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二、多重旋转,在吊钩自转的同时,吊架也在进行自转。
三、无死角残留,对工件的抛丸更彻底,提高了成品率。
四、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无需多次来回更换,抛丸时间更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抛丸机吊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环形支架和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吊钩110、支撑底盘120、环形支架130、吊架140、固定链轮 150、密封结构160、上支架131、下支架132、环形密封挡板133、连接部141、 吊挂部142、链轮结构143、从动链轮144、内环挡板161、内环支撑板1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 与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驰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驰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2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