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芳香酸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0445.4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3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罗杨;马红;高进;孙志强;苗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69/78 | 分类号: | C07C69/78;C07C69/80;C07C69/76;C07C69/82;C07C67/08;B01J31/02 |
代理公司: | 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芳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芳香酸酯的方法,以芳香酸及低碳醇为原料,使用催化酯化手段合成芳香酸酯的方法,利用磺酸基表面修饰和固载咪唑类酸性离子液体的固体酸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高效催化芳香酸和低碳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相应的芳香酸酯。催化反应操作简单,芳香酸完全转化时,产物芳香酸酯的选择性可达到99%以上,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芳香酸低碳醇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酸酯多数为含有苯环的酯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苯二甲酸二甲酯、邻甲基苯甲酸乙酯、甲酸甲酯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一种多种树脂都有很强溶解力的增塑剂,能与多种纤维素树酯、橡胶、乙烯基树脂相溶,有良好的成膜性、粘着性和防水性。常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配合用于醋酸纤维素的薄膜、清漆、透明纸和模塑粉等制作中。少量用于硝基纤维素的制作中。亦可用作丁腈胶的增塑剂。本品还可用作驱蚊油、聚氟乙烯涂料、过氧化甲乙酮以及滴滴涕的溶剂。苯甲酸甲酯工业上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香料。具有浓郁的冬青油和尤南迦油香气,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还有很多其他芳香酯,它们可用于动物饲料、化工原料、聚酯单体、生物医疗等。因此,开发芳香酸酯的新合成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与利用意义。
现有芳香酸和醇催化酯化合成芳香酸酯的催化剂类型较多,其中硫酸、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均相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但是催化时间长,对设备腐蚀严重,还会发生氧化和碳化等副反应,导致产品色泽变深,后处理困难,而且产品最后要经过水洗除去酸,有大量废水排出。钛酸酯是目前工业化生产催化效果较好的一类催化剂,但钛酸酯有易挥发易水解的性质,在实际反应要尽快把反应产物水排除,否则会造成催化剂中毒。酸性离子液体近年来引起关注,例如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邻苯二甲酸酐酯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转化率高(Congxia Xie,Hongliang Li,Lu Li,Shitao Yu,Fusheng Liu,Synthesis of plasticizer ester using acid-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 ascatalys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1(2-3):847-850)。但是酸性离子液体价格贵、实际使用时操作复杂,限制其进一步工业应用。
固体酸酯化催化剂具有稳定性好、易分离、可重复使用等优势,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酸的酸性中心毒化或流失,造成活性降低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差(方国阳,林金清,酯化反应合成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研究进展,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9):177-180),这是目前该类固体酸催化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书设计合成了新型固体酸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两类酸性中心,一种是位于载体骨架的磺酸基,第二种是共价键合在载体表面的酸性离子液体基团,通过二者的酸性位协同作用以及载体的亲水性能,提高原料芳香酸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酯化反应效率。
与已有报道相比,本催化剂具有以下特点:(1)本催化剂可以实现温和条件下芳香酸和低碳醇的高效催化转化合成芳香酸酯。(2)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芳香酸和低碳醇酯化制备芳香酸酯的固体酸催化剂。(3)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两类酸中心,不仅有效增多酸性位,而且二者共同作用下可获得更强的催化酯化性能。(4)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及芳香酸酯合成方法具有创新性和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芳香酸和低碳醇高效酯化转化为芳香酸酯,需要发明一种用于芳香酸和低碳醇催化酯化制备芳香酸酯的新型催化剂,实现多相催化剂上将芳香酸和低碳醇高效催化酯化合成芳香酸酯。
按照本发明,催化剂为SiO2基纳米多孔材料,性能优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和水热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