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背压汽轮机可快捷拆卸端汽封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0519.4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5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姚福锋;张俊博;王超;赵俊波;曹世裕;宁德亮;齐佳品;韦俊;董士伟;李殿玺;王滨庆;康磊;张宇;徐巍;赵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D11/00 | 分类号: | F01D11/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背压 汽轮机 快捷 拆卸 端汽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动力行业,具体涉及一种高背压汽轮机可快捷拆卸端汽封。
背景技术
高背压汽轮机是指进汽压力在8MPa~12MPa之间,排汽压力在4MPa~7MPa的背压汽轮机。高背压汽轮机将高参数的蒸汽(锅炉的标准配置参数)变成中参数蒸汽,在满足工艺设备用汽需求的基础上,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以及发电机等设备,同时替代减温减压器,提高能源利用率。
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启停、异常振动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转子与汽封碰磨,造成汽封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一般汽轮机的端汽封压差较小,间隙的增加不会明显增加漏汽量,可随汽轮机修理时更换端汽封。而高背压汽轮机的排汽参数在4~7MPa之间,排汽压力较高,端汽封数量受到结构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端汽封每个汽封圈的前、后压差较大,此时,由于间隙的增加明显增加了漏汽量,进而引起端汽封漏汽。为彻底解决端汽封漏汽问题,就需要更换汽封圈,而一般汽轮机更换汽封圈时,都需要揭开汽缸上半,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高背压汽轮机更换端汽封时的工作量,实现简便快捷,特提出一种高背压汽轮机可快捷拆卸端汽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背压汽轮机可快捷拆卸端汽封,汽封体A与汽缸下半之间设有调整垫片A,汽封体A与汽缸上半之间设有调整垫片A,汽缸上半与轴封盖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轴封盖与汽封体B之间设有调整垫片B,汽封体B左侧与防转销A一端连接,防转销A另一端与汽封体A相接触,汽封体B右侧与防转销B一端连接,防转销B另一端与汽封体C相接触。
汽封体A内壁与汽封圈A外圈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汽封圈A内圈与转子相接触,汽封圈A右侧设有汽封圈B,汽封圈B外圈与汽封体A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汽封圈B内圈与转子相接触,所述的汽封体C与汽封圈C的外圈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汽封圈C内圈与转子相接触。
所述的汽封圈A的数量为三个,汽封圈B的数量为四个,汽封圈C的数量为一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机组更换端汽封时,可先拆掉轴封盖与汽缸上、下半连接的螺栓、销等紧固件,然后拆卸轴封盖,再拆卸汽封体中分面螺栓,汽封体由两半组成,在拆卸轴封盖以后可分别从上部拿出,进行端汽封圈的更换。更换后,按相反顺序回装即可,可以在不揭开汽缸上半的情况下,更换端汽封,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高背压汽轮机可快捷拆卸端汽封,汽封体A2与汽缸下半15之间设有调整垫片A3,汽封体A2与汽缸上半4之间设有调整垫片A3,汽缸上半4与轴封盖7通过内六角螺栓8连接,轴封盖7与汽封体B10之间设有调整垫片B9,汽封体B10左侧与防转销A6一端连接,防转销A6另一端与汽封体A2相接触,汽封体B10右侧与防转销B11一端连接,防转销B11另一端与汽封体C12相接触。
汽封体A2内壁与汽封圈A1外圈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汽封圈A1内圈与转子14相接触,汽封圈A1右侧设有汽封圈B5,汽封圈B5外圈与汽封体A2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汽封圈B5内圈与转子14相接触,所述的汽封体C12与汽封圈C13的外圈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汽封圈C14内圈与转子14相接触。
所述的汽封圈A1的数量为三个,汽封圈B5的数量为四个,汽封圈C13的数量为一个。
轴封盖7设有垂直法兰面和水平法兰面,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8和中分面螺栓固定在汽缸上半4和汽缸下半15,轴向和横向用销定位。各汽封体采用中分面法兰连接,轴向定位通过调整垫片A3和调整垫片B9来调整,横向定位通过中分面销子定位,周向防转采用防转销A6和防转销B11来实现。机组需要更换汽封圈时,可直接拆卸轴封盖7,然后拆卸汽封体B10和汽封体C12,再进行更换汽封圈,在不揭开汽缸上半的情况下,更换端汽封,简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厂启动时汽轮机保护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可照明煤矿井下环境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