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在制备高安全性的抗衰老化妆品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1250.1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8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董银卯;李丽;张小慧;刘有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35 | 分类号: | A61K8/35;A61K8/60;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马鑫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草 制备 安全性 衰老 化妆品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在制备高安全性的抗衰老化妆品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具有提高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前Ⅰ型胶原α1链(Col1A1)的表达水平、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水平,以及促进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水平的作用,因此,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能够抑制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促进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合成,进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且对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较低的毒性。上述研究表明异甘草素以及异甘草苷在制备高安全性的抗衰老化妆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的新用途,特别涉及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在抑制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促进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合成中的用途,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素有“美白皇后”之称,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巨大,其不仅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清除自由基,抑制组胺释放,从而达到美白、抗衰老、抗炎的功效,同时可以改善皮肤粗糙、缺水等问题。甘草美白在国外很多美白类化妆品专利中报道较多,多直接应用甘草提取物添加。众多宣称美白功效的化妆品中含有甘草提取物。由于甘草提取物一般颜色较深,在化妆品中用量受到限制。所以,其粗提物应用于化妆品存在很大的局限。甘草主要成分为:多糖类、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少量生物碱、木质素、香豆素。其中报道黄酮类化合物106个,苷元73个。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光甘草定、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光甘草定(Glabridin)为国际公认甘草美白活性成分,但本发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光甘草定对黑素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具有毒性,且能够刺激MMPs的表达,提示光甘草定作为美白成分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寻找甘草中具有高安全性的,且同时具有美白及抗衰老活性的其他成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草中具有高安全性的,且同时具有美白及抗衰老活性的单体成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通过对主要甘草单体(包括甘草素、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光甘草定、甘草酸以及甘草查尔酮A)在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抑制MMP1mRNA表达以及对细胞的毒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光甘草定(Glabridin)为国际公认甘草美白活性成分,但其对成纤维细胞具有毒性,并且能够刺激mmps的表达,因此作为美白成分添加到化妆品中会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两种物质,即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以及异甘草苷(Isoliquiritoside),经研究证实,其对前Ⅰ型胶原α1链(Col1A1)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可以抑制MMP1的表达,是有助于皮肤真皮层改善的物质,而且二者的细胞毒性低,安全性高,因此,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以及异甘草苷(Isoliquiritoside)在制备抗衰老化妆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以及异甘草苷(Isoliquiritoside)的分子结构式分别如下所示:
本发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在制备高安全性的,且具有抗衰老效果的化妆品中的用途。以及
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在抑制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促进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合成中的用途。
所述的异甘草素或异甘草苷通过提高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前Ⅰ型胶原α1链(Col1A1)的表达水平、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水平,以及促进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水平来抑制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促进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合成,进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1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仿生挖掘手套
- 下一篇:一种含有相变材料的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