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2592.5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梅青;戴谦;余媛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36/00;H04W7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文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UE指示基站向MME发送上行接口消息,该上行接口消息中包括数据传输模式变更指示,该数据传输模式包括控制面优化CP模式、用户面优化UP模式和长期演进LTE模式;UE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该下行RRC消息中包括数据传输模式变更指示;UE根据数据传输模式变更指示切换数据传输模式,并使用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UE主动发起数据传输模式的切换需求,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对QoS的需求,并且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智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通信需求的日益增加,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简称为:5G)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5G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为:MTC),该MTC拥有大规模的潜在应用前景,使其赢得大量移动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MTC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远程测量、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是新兴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MTC设备支持的业务是多样的,大多数MTC设备的需求通常是低成本和低功耗,例如用于环境监测或者农业的大量传感器等,MTC设备支持的业务一般是低速率的,但是也可能有需要传输大数据的情况,另外,MTC设备支持的业务一般对时延要求不高,但是也可能有紧急事件需要快速传输的情况;由此可见,MTC设备支持的业务类型具有多样性,例如包括周期业务上报、异常事件上报、网络命令下发、软件版本更新等多种业务,并且不同业务对网络要求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也各不相同的。为了有效降低MTC设备的成本,同时为了节省网络侧的系统开销,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标准目前引入了两种小数据传输模式对数据传输进行优化,即控制面优化(Control Plane,简称为:CP)模式和用户面优化(User Plane,简称为:CP)模式。通常对MTC设备配置上述一种数据传输模式,然而,配置单一数据传输模式的MTC设备在MTC业务类型变化时,不能满足多种MTC业务类型对不同QoS的需求,数据传输的智能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设备(User Experience,简称为:UE)主动发起数据传输模式的切换需求,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对QoS的需求,并且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智能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指示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上行接口消息,所述上行接口消息中包括数据传输模式变更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包括控制面优化CP模式、用户面优化UP模式和长期演进LTE模式;
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下行RRC消息中包括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变更指示;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变更指示切换数据传输模式,并使用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UP模式或所述LTE模式,并且切换前的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CP模式;所述下行RRC消息中还包括指示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RB信息;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变更指示切换数据传输模式之后,还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指示建立的DRB信息建立对应的DRB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25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