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3976.9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3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洋;王力军;闫国庆;张顺利;张建东;车小奎;吴明;彭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3C8/28 | 分类号: | C23C8/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氢化物 表面 渗透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氢化物表面进行除油、清洗、抛光处理;
(2)将金属氢化物置于可通气的真空反应容器内,将反应容器放入加热炉内,抽真空至压强达到1.0×10-4Pa~10Pa后,通入源气体,待反应容器压强达到0.1MPa打开反应容器出气阀门;
(3)在恒流量通气的条件下,将加热炉从室温升至400~900℃进行原位反应,升温程序为:在400~900℃范围内设置1至多个恒温平台,每个恒温平台的恒温时间为1~200小时;从室温或前一个恒温平台达到后一个恒温平台的升温速度为10~600℃/h;
(4)原位反应结束后以10~600℃/小时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或者以10~600℃/小时的降温速度降至300℃之后再以不大于100℃/小时的降温速度冷却到室温;
步骤(1)~(4)依次进行完成后,或步骤(1)~(4)依次进行完成后再依次重复进行步骤(2)~(4)一至多次,即制得含碳氧、含氮氧或含碳氮氧的阻氢渗透层;
所述反应容器的材料为石英、耐高温玻璃或不锈钢,或其他耐高温可密封的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
所述源气体取自第一源气体、第二源气体、第三源气体中的一种以上,各路气体的流量分别为0.1~0.5升/分钟;
所述第一源气体为CO、CO2、N2、NH3、H2中的一种以上,但不包括仅为N2、NH3、H2中的一种以上的情形;或为CO、CO2、N2、NH3中的一种以上通过水洗气装置配入H2O得到的混合气体;或为CO、CO2、N2、NH3中的一种以上与H2混合后再通过水洗气装置配入H2O得到的混合气体;
所述第二源气体为碳酰胺、碳酸铵、碳酸氢铵中的一种以上加热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
所述第三源气体为碳酸钙、碳酸镁、白云石、碳酸钠中的一种以上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气体,不配入H2O或配入H2O前,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5%~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氢化物为氢化锆、氢化钛、氢化铪、氢化钇、氢化钪或氢化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氢化物的H/金属元素原子比为1~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氢渗透层的厚度为0.1~9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39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