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子时段MPCA‑SVM的间歇过程故障诊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4062.4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9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学金;薛攀娜;李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时段 mpca svm 间歇 过程 故障诊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模式识别的故障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间歇过程在线故障诊断技术。本发明的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即是在典型的间歇过程—青霉素发酵过程故障监测方面的具体应用。
背景技术
间歇过程因其产品具有特定功能、高附加值、小批量、多品种等特点,使得其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间歇过程的故障诊断也越来越重要。但间歇过程具有动态性、强非线性和时段特性等特点,且操作复杂度高和产品质量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其故障诊断的研究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于间歇过程的故障诊断,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贡献图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有些学者利用多向主成分分析(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对间歇过程进行分时段在线监控,并利用贡献图的方法追溯故障变量,但该方法采用正常的数据进行故障诊断,不能够真正反应故障的信息,且忽略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只能诊断单变量故障,而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克服MPCA贡献图的不足。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因其在小样本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系统学习能力,使得SVM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模式识别方法。有些学者利用MPCA与SVM对整个间歇过程建立离线故障诊断模型,不可避免的在诊断阶段需人为的填充过程的未知数据,但填充的数据往往与真实的过程数据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故障诊断的准确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些学者将滑动时间窗技术与SVM结合应用于间歇过程的故障诊断,虽可解决因大量填充数据带来诊断准确率的问题,但存在模型更新频繁的缺点,使得诊断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子时段MPCA-SVM的间歇过程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利用MPCA划分间歇过程,将故障诊断的搜索空间局限到一个个特定的时段内,并对每个时段建立故障监测和诊断模型。该方法无需填充整个生产过程的未知数据,而只填充发生故障时段的数据,因此可减小由于人为的填充过多的未知数据对SVM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减少建模的数量,从而解决了因频繁地更新模型而造成的诊断过程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及实现步骤:
A.离线建模阶段
1)采集发酵过程正常工况下的历史数据,所述的历史数据X由离线测试得到的同一发酵过程相同工艺下的I批次数据构成,X=(X1,X2,...,XI)T,其中Xi(i=1,2,…,I)表示第i批次数据。每个批次包含K个采样时刻,即Xi=(Xi,1,Xi,2,...,Xi,K),其中Xi,k表示第i批次第k采样时刻采集的数据。每个采样时刻采集J个过程变量,即Xi,k=(xi,k,1,xi,k,2,...,xi,k,J),其中xi,k,j表示第i批次中第k采样时刻的第j个过程变量的测量值;
2)对历史数据X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计算历史数据X的所有时刻上所有过程变量的均值和标准方差,其中第k采样时刻的第j个过程变量的均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xi,k,j表示第i批次中第k采样时刻的第j个过程变量的测量值,k=1,...,K,j=1,...,J;第k采样时刻的第j个过程变量的标准方差sk,j的计算公式为,k=1,...,K,j=1,...,J;
然后对历史数据X进行标准化,其中第i批次中第k采样时刻的第j个过程变量的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1,...,I,j=1,...,J,k=1,...,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4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