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CT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的丸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5170.3 | 申请日: | 2016-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冯波;粘琦玉;夏文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20;A61P39/02;A61P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ct 增强 扫描 不良反应 丸剂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CT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的丸 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注射大剂量水溶性有机碘造影剂,增加病变组织与 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对比度,以致病变显示更为清楚,对病变的检出和定性 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CT增强扫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疾病的诊断 及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CT检查时造影剂对疑难诊断病人已成为必行用药,某 些疾病仅靠CT平扫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增强扫描才能确诊定性。但是,一些高 敏体质患者,应用造影剂增强扫描时,由其血管成像的检查,注射速度快,用药 量大,时常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CT增强扫描基本上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取代离子型碘造影剂,碘造影 剂的副作用亦明显下降,非离子型造影剂的过敏反应一般都较轻,极少发生重度 反应,一般轻度反应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打喷嚏、口唇麻木、恶心呕吐, 有全身热感,发痒、结膜充血、少数红疹等。对于轻度反应西医一般不进行特殊 处理,症状加重时给予肌注异丙嗪或静推地塞米松进行缓解。
CT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产生的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度反 应而且是暂时的,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及不便,本发明经长期临床 实践,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具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补血活血、活血祛瘀、行 气活血、活血通络、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祛风止痒、除烦止呕、止咳平喘之功 效,可利尿通便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抗射线损伤,促 进患者身体气血运行,快速缓解病症,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 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CT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治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CT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的丸剂及制备方法,具 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补血活血、活血祛瘀、行气活血、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利尿通淋、祛风止痒、除烦止呕、止咳平喘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CT 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CT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的丸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 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剪刀草70~84份、丹参67~80份、牛奶浆根64~76份、当归60~73份、
黄毛榕57~70份、山萸肉53~67份、老君须50~64份、甘草46~61份、
地瓜藤43~58份、乌骨麻40~55份、海松子37~52份、芦根34~49份、
斑叶兰31~46份、白茅根28~42份、黑芝麻25~39份、白薇22~36份、
女贞子19~32份、地肤子16~29份、毛冬青13~25份、百合9~21份、
白藓皮7~18份、枸杞子5~15份、黄荆子3~12份、桃仁1~10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剪刀草74~80份、丹参70~77份、牛奶浆根67~73份、当归63~70份、
黄毛榕60~67份、山萸肉57~64份、老君须53~61份、甘草50~57份、
地瓜藤47~55份、乌骨麻44~51份、海松子40~49份、芦根37~46份、
斑叶兰34~43份、白茅根31~39份、黑芝麻28~36份、白薇25~33份、
女贞子22~29份、地肤子19~26份、毛冬青16~22份、百合12~18份、
白藓皮10~15份、枸杞子7~12份、黄荆子5~10份、桃仁3~7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剪刀草77份、丹参74份、牛奶浆根70份、当归67份、
黄毛榕64份、山萸肉60份、老君须57份、甘草54份、
地瓜藤51份、乌骨麻48份、海松子45份、芦根41份、
斑叶兰38份、白茅根35份、黑芝麻32份、白薇29份、
女贞子26份、地肤子22份、毛冬青19份、百合15份、
白藓皮12份、枸杞子9份、黄荆子7份、桃仁5份。
一种用于治疗CT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的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 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波,未经冯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5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格栅灯盘
- 下一篇:压缩装置外壳之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