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弯折成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6115.6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思元;顾萍萍;汪扬;杜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脚 发光二极管 折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弯折成型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折弯成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双脚双色二极管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使用越来越多,颜色相近的也越来越多,在类似红橙双色双脚二极管,在使用机械折弯成型时,经常会发现普通LED成型机测试仪无法测试的情况,很多工厂因为无法成型采取手工作业的方式折弯成型,误判和人为折弯时的错误会导致折弯方向相反,或者插件工位安装后颜色相反,不良品的流出等现象,造成批量返工事件的发生,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和效率浪费。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双脚双色二极管在普通成型机上成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折弯成型的方法,解决技术中对双脚双色二极管弯折成形时测试仪无法对其个进行检测,不得不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弯折,导致不良品出现几率极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折弯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物料类型,确认属于双脚双色二极管,其长短脚需要在2.5mm以上;
准备测试仪,测试仪上的测试夹具上设有探孔,探针连接至PLC;
将二极管的引脚插入到测试夹具内,使用与PLC相连接的探针伸入探孔,与出现在相应探孔内的引脚接触,探针根据是否接触到二极管的引脚,反馈回PLC不同的信号;
PLC根据探针反馈回的信号判断长短引脚的位置,输出信号给LED成型机的控制电路;
LED成型机根据PLC传输过来的判断结果,如果属于不良品,则让二极管进入不良品路径,如果属于良品,则让二极管进入下一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夹具包括主体、A探针、B探针、C探针和D探针,所述主体的侧面设有孔径均为2.5mm的第一探孔、第二探孔、第三探孔和第四探孔,所述第一探孔和第三探孔竖向排列且竖直距离为13mm,所述第二探孔和第四探孔竖向排列且竖直距离为13mm,所述第一探孔和第二探孔的水平距离、第三探孔和第四探孔的水平距离均为5.5mm,所述主体的顶面设有供二极管双引脚插入的孔,该孔其中一个竖直向下依次连通第一探孔和第三探孔,另一个竖直向下依次连通第二探孔和第四探孔;所述A探针、B探针、C探针和D探针可分别插入第一探孔、第二探孔、第三探孔和第四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解决类似红橙双脚双色LED灯在成型时测试仪无法通过电参数判别极性位置的问题,实现机械成型,效率和质量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折弯成型的方法中测试线路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折弯成型的方法中测试夹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折弯成型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双脚双色发光二极管折弯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物料类型,确认属于双脚双色二极管(尤其注意红橙双色的二极管,其电参数十分接近,一般的二极管测试仪无法识别),其长短脚需要在2.5mm以上;
准备测试仪,测试仪上的测试夹具上设有探孔,探针连接至PLC;
将二极管的引脚插入到测试夹具内,使用与PLC相连接的探针伸入探孔,与出现在相应探孔内的引脚接触,探针根据是否接触到二极管的引脚,反馈回PLC不同的信号;
PLC根据探针反馈回的信号判断长短引脚的位置,输出信号给LED成型机的控制电路;
LED成型机根据PLC传输过来的判断结果,如果属于不良品,则让二极管进入不良品路径,如果属于良品,则让二极管进入下一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6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