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工业化制备红藻糖苷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86609.4 申请日: 2016-02-16
公开(公告)号: CN105732734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1
发明(设计)人: 岳娟;刘丽仙;陈玉燕;毕永贤;陈斌;席长洪;蒋丽刚 申请(专利权)人: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H15/04 分类号: C07H15/04;C07H1/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工业化 制备 红藻 糖苷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可工业化制备红藻糖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A从人工养殖池中采集适量生长状态良好、健康的掌叶树红藻,冲洗干净,去除附生物;B称取掌叶树红藻重量,将其置于盛有盐浓度低于35.9‰的海水培养池中进行热胁迫和高盐浓度联合预处理;C将掌叶树红藻剪切成1‑2cm左右的小段,按照1kg掌叶树红藻:10‑50 L萃取剂的液料比投入到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萃取1‑3次,每次萃取时间为5‑15min,萃取物经集冷器流至收集器,真空旋转蒸发,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置于4℃冰箱中冷却至沉淀完全,减压过滤,收集沉淀物,在65℃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红藻糖苷。本发明具有提取率和纯度高、工艺简单温和、可实现工业化和清洁生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工业化制备红藻糖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藻糖苷是一种天然的半乳糖甘油,广泛分布于红藻门各种类中,一般占藻体干重的1.5-8.0%,共存在三种异构形式,分别为红藻糖苷、D型异红藻糖苷和L型异红藻糖苷。红藻糖苷是掌叶树红藻中主要的光合作用产物和可溶性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同高等植物中的蔗糖具有同样的作用。研究表明红藻糖苷除参与渗透压调节外,在体外还具有抗氧化及激活免疫系统的活性,应用于化妆品中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具有保湿美白及抗氧化的功效,具有高附加值。

掌叶树红藻作为潮间带藻类,常处于温度、渗透压及辐射的剧烈变化中,形成了快速应对突变极端环境的抗逆应答机制。研究表明,红藻糖苷的含量易受盐浓度的影响,在高盐浓度下,藻体内红藻糖苷的含量会出现升高。此外,在热胁迫过程中,掌叶树红藻会紧急调动红藻糖苷来清除由于高温产生的活性氧或者分解去合成细胞壁来自我保护,在恢复过程中,细胞需要修复热胁迫后的损伤,这时红藻糖苷的储备需要增加,含量升高。在恢复期,掌叶树红藻还需要积累能量,光合作用可能再度加强,红藻糖苷作为主要的光合产物,含量升高。因此,高盐浓度和热胁迫可以作为提高红藻糖苷含量的手段。

目前红藻糖苷的制备方法主要集中在用水、水-乙醇、甲醇/氯仿/水等溶剂从不同藻类体内进行提取,但提取率和纯度较低,且会造成溶剂残留。超声波提取制备法有较好的经济和普适性,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需要与其它萃取技术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超临界CO2萃取制备法萃取能力强,提取率高,选择性强,但极高的压力限制设备有效容积的放大,制约了工业化应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亚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密闭、无氧、低压的压力容器内,依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通过萃取物与萃取剂在浸泡过程中的分子扩散过程,最终得到目的产物的一种新型萃取和分离技术。与其他提取分离法相比,有安全、环保、不破坏活性成分、产能大、设备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较低、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取率高、纯度高、工艺简单、温和、无有毒溶剂残留,可实现工业化和清洁生产的红藻糖苷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工业化制备红藻糖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A:从人工养殖池中采集适量生长状态良好、健康的掌叶树红藻,冲洗干净,去除附生物;

B:称取步骤A所得掌叶树红藻重量,将其置于盛有盐浓度低于35.9‰的海水培养池中进行热胁迫和高盐浓度联合预处理,首先将海水培养池中的盐度提高到36.0-38.0‰,温度提升到25-35℃,维持10-50min后,将掌叶树红藻取出,然后转入20℃盐浓度低于35.9‰的海水培养池进行恢复培养1-3h;

C:将步骤B所得掌叶树红藻剪切成1-2cm左右的小段,按照1kg掌叶树红藻:10-50L萃取剂的液料比投入到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萃取剂为质量浓度为5%-30%的乙醇水溶液,萃取温度为80-120℃,萃取压力为0.5-1.0MPa的条件下,萃取1-3次,每次萃取时间为5-15min,萃取物经集冷器流至收集器;将收集到的提取液真空旋转蒸发,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置于4℃冰箱中冷却至沉淀完全,减压过滤,收集沉淀物;将沉淀物在65℃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红藻糖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6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