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分布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7061.5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尹成;崔庆辉;潘树林;徐峰;赵虎;丁峰;刘福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0 | 分类号: | G01V1/2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 地震 监测 分布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工区范围,获取层位数据、测井数据、压裂数据;
步骤2:通过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的插值和网格化,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步骤3:对工区范围内的地表进行网格划分;
步骤4:对地下空间进行网格划分;
步骤5:以某一地下空间网格作为震源位置,以工区以往井中监测的微地震信号作为震源信号,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出震源信号传播到地表各网格的能量;
步骤6:对地下空间所有网格逐个重复步骤5,最终对地表同一网格能量进行叠加,做为该地面网格的叠加能量;
步骤7:以彩色平面图显示地面网格的叠加能量,结合实际地表情况设计台站范围和位置;
所述步骤2中,在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时,是以测井解释的层位和速度对三维地震解释的层位和速度进行约束完成的;
所述步骤5中,微地震信号是综合同一地区以往在井中监测到的典型水力压裂微地震信号得到的,波动方程正演是基于步骤2所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取的层位数据是来源于工区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测井数据是工区内所有井的测井资料解释的层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地表网格是长、宽均为5m的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地下空间网格的是长、宽、高均为5m的立方体,地下空间的范围以压裂位置为中心或以水平井轨迹为中轴,向周围展开一定范围,该范围根据储层地质压裂规模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地面网格的叠加能量值是以不同颜色区分显示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70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导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