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8705.2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需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赛恩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建筑 装饰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属于建筑涂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建筑装饰材料,又称建筑饰面材料,是指铺设或涂装在建筑物表面起装饰和美化环境作用的材料。建筑装饰材料是集材料、工艺、造型设计、美学于一身的材料,它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筑装饰的整体效果和建筑装饰功能的实现,在程度上受到建筑装饰材料的制约,尤其受到装饰材料的光泽、质地、质感、图案、花纹等装饰特性的影响。因此熟悉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按照建筑物及使用环境条件,合理选用装饰材料,才能材尽其能、物尽其用,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室内其他配套产品来体现建筑装饰性。单现有涂料存在漆膜光泽度太低,耐磨性低、附着力低和抗污性小且建筑材料不够环保透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装饰材料,具有漆膜光泽度高,耐磨性高、附着力低和抗污性大且建筑材料环保透气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重量比例50%-60%的纤维素、重量比例2%-6%的纳米二氧化铁、重量比例3%-6%的环氧树脂、重量比例10%-20%的胶粘剂、重量比例2%-4%的硅藻土、重量比例4%-6%的微晶石、重量比例10%-15%的油松粉末。
优选的,重量比例50%的纤维素、重量比例6%的纳米二氧化铁、重量比例6%的环氧树脂、重量比例20%的胶粘剂、重量比例4%的硅藻土、重量比例6%的微晶石、重量比例10%的油松粉末。
优选的,所述胶粘剂由重量比例25%-40%的硅酸盐水泥、重量比例20%-40%的聚乙烯醇、重量比例10%-20%的增粘树脂、重量比例10%-20%的乳化剂、重量比例5%-10%的滑石粉组成。
优选的,所述胶粘剂由重量比例37%的硅酸盐水泥、重量比例30%的聚乙烯醇、重量比例15%的增粘树脂、重量比例12%的乳化剂、重量比例6%的滑石粉组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成分配比的建筑装饰材料,原材料多为天然材料或易于降解材料,更为环保且节约成本;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与硅藻土和油松粉末组合使用,具有良好的调湿性、防火性、轻质高强的特点,不仅能够吸附及分解空气中的甲醛、甲苯及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净化空气,同时具有除臭杀菌,释放负离子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包括重量比例55%的纤维素、重量比例4%的纳米二氧化铁、重量比例6%的环氧树脂、重量比例15%的胶粘剂、重量比例4%的硅藻土、重量比例4%的微晶石、重量比例12%的油松粉末。上述的胶粘剂由重量比例25%的硅酸盐水泥、重量比例25%的聚乙烯醇、重量比例20%的增粘树脂、重量比例20%的乳化剂、重量比例10%的滑石粉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成分配比的建筑装饰材料,原材料多为天然材料或易于降解材料,更为环保且节约成本;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与硅藻土和油松粉末组合使用,具有良好的调湿性、防火性、轻质高强的特点,不仅能够吸附及分解空气中的甲醛、甲苯及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净化空气,同时具有除臭杀菌,释放负离子的性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包括重量比例50%的纤维素、重量比例6%的纳米二氧化铁、重量比例6%的环氧树脂、重量比例20%的胶粘剂、重量比例4%的硅藻土、重量比例6%的微晶石、重量比例10%的油松粉末。上述的胶粘剂由重量比例37%的硅酸盐水泥、重量比例30%的聚乙烯醇、重量比例15%的增粘树脂、重量比例12%的乳化剂、重量比例6%的滑石粉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成分配比的建筑装饰材料,原材料多为天然材料或易于降解材料,更为环保且节约成本;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与硅藻土和油松粉末组合使用,具有良好的调湿性、防火性、轻质高强的特点,不仅能够吸附及分解空气中的甲醛、甲苯及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净化空气,同时具有除臭杀菌,释放负离子的性能。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赛恩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赛恩建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8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