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发式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9310.4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显斌;王晓东;温任林;李刚;蒋得刚;周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5 | 分类号: | F01N3/02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 颗粒 物捕集器 再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式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控制柴油机 尾气颗粒物污染的蒸发式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系统,属于燃油再生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严重地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其净化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 的热点。颗粒物捕集器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是控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最有 效的后处理设备,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颗粒物捕集器能有效的减少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但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越来越 多的颗粒沉积在捕集器内,造成排气背压增加,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恶化,因此必须及 时地将捕集的可燃颗粒氧化燃烧掉,实现颗粒物捕集器的再生。
根据再生原理和再生能量来源的不同,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的再生方法可分为主 动再生和被动再生。主动再生又可分类为利用外部热源再生、利用柴油机热能再生和非加 热机械再生。目前,部分柴油机厂家采用外部热源再生技术方案,依靠增加柴油机排气中的 碳氢化合物(燃油的主要成分HC)浓度,利用DPF上游氧化催化转化器DOC(Diesel OxidationCatalyst)对碳氢化合物的氧化放热提高排气温度,使得DPF入口温度达到颗粒 物的起燃温度,实现DPF主动再生。现阶段增加柴油机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燃油的主要成 分HC)浓度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一种依靠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在柴油机排气阶段喷入燃油,燃油随排气混合后一同 进入氧化催化转化器DOC。这种方案燃油利用效率低,部分燃油会附着柴油机汽缸壁上,随 着活塞运动会进入柴油机曲轴腔,导致机油变稀,增加机油消耗量。
2)另一种是直接将燃油喷射在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前端,利用喷嘴将燃油雾化, 雾化效果与喷嘴前端的进油压力有关,整体来说成本偏高,雾化效果一般,容易造成碳氢化 合物的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蒸发式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系 统,能够根据柴油机运行数据,实时计算评估颗粒物捕集器状态,自动触发再生并进行再生 温控管理,增强了燃油雾化特性,提高了碳氢化合物的氧化放热效率,避免了碳氢化合物的 二次污染。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蒸发式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系统包括柴油机系 统、油箱、柴油机电子控制单元、颗粒物捕集器电子控制单元、蒸发式注入燃油装置、氧化催 化转化器和颗粒物捕集器,其特征是:柴油机系统的排气端口通过排气歧管连接氧化催化 转化器的进气端口,氧化催化转化器的出气端口通过中间排气管连接颗粒物捕集器的进气 端口,颗粒物捕集器的出气端口连接排气管;柴油机系统的进油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油箱 的第一出油端,油箱的第二出油端通过第二油管连接蒸发式注入燃油装置的进油端;柴油 机电子控制单元与柴油机系统、颗粒物捕集器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柴油机电子控制单元 读取柴油机系统上的传感器并控制所述柴油系统运转,同时与颗粒物捕集器电子控制单元 相互进行接收和发送相关数据;颗粒物捕集器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蒸发式注入燃油装置、 氧传感器、第一高温传感器、第二高温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第三高温传感器电连接,氧传感 器和第一高温传感器设置在排气歧管上,第二高温传感器设置在中间排气管上,压差传感 器设置在颗粒物捕集器的两端,压差传感器采集颗粒物捕集器两端压力差,第三高温传感 器设置在排气管上。
进一步的,蒸发式注入燃油装置包括计量泵和蒸发嘴,计量泵的出油端通过第三 油管连接蒸发嘴的进油端,蒸发嘴的喷油口伸入排气歧管中。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采用蒸发式注入燃油装置能将燃油汽化,提供良好的燃 油汽化效果,能够按柴油机系统与颗粒物捕集器具体要求提供喷油量,从而减小再生过程 对柴油机的影响,避免二次污染;使颗粒物捕集器再生过程中对柴油机影响小,不对环境产 生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且成本相对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93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排气管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