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9350.9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4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袁元荣;袁骄艳;袁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猿人有机水稻种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5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水稻 种植 过程 中的 草害防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是一种在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控制 杂草生长和消灭杂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水稻生产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解剂等物 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 的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水稻生产是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及 养殖措施,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通过自然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如合理轮作、农 业防治、生物治虫、保护天敌等。而在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控制杂草生长和消灭杂草目 前还没有有效的办法,如果不及时除草,杂草会跟水稻争夺肥料和阳光,影响水稻的产量和 质量,而且草害会一年比一年严重,最后导致在该田块不得不使用除草剂,种出来的就不是 有机水稻了。在不能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许多时候只能采用人工拔草的方法。而人工拔草 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因此,在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控制杂草的生长和 消灭杂草是目前农户较为头疼的问题,也是规模种植有机水稻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无任何农药或除草剂的帮助下,提供一种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真正 做到无毒无害而又实用的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杂草的防控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是在稻秧移栽后的7-10天,向秧田灌 水,实施深水控草,控草水位保持在稻秧高度的55%-65%,连续8-10昼夜保持水位在这个 高度,在稻秧移栽到搁田这段时间内,田间保持水位不能露土,让杂草和杂草种子,在缺少 氧气和缺少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抑制其生长或死亡。
更具体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其特征是:
(1)修高稻田的田埂:把原本不高的田埂,修高至高出田上表面30至40cm,宽55-65cm, 要求田埂结实牢固、不漏水;
(2)灌深水:稻秧移栽7-10天后,开始实施,这时的稻秧已经完全成活,水位灌溉至 稻秧高度55%-65%,连续8-10昼夜水位灌至秧苗高度的55%-65%,随着稻秧的生长,水 位高度每天需增高,而确定灌水量;
(3)稻田进行连续8-10昼夜灌水浸泡后,水位降至正常,同时再进行人工除去顽固大 杂草,稻秧移栽后一直到搁田,田间水位不能露土;
(4)随着稻秧分蘖,长势茂盛,加上前期的深水控草和人工除草,草害得到了有效防治 的同时浅水管理至搁田。
所述的稻秧移栽其:行距为20-30cm,株距为12-14cm,每丛为4-6本苗。
根据上述方案实施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由于在稻秧移栽7-10天后, 稻秧已经成活,在杂草生长的早期,杂草容易灭杀,也不需要用过多的水,因此,实施的成 本低,对草害的防控效果好,对水稻在后期的生长十分有利。该方法的发明解决了有机水稻 种植过程中,农民一直渴望解决而未成解决的问题,它对于有机水稻的种植起到了重要的推 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在稻秧移栽后的7-10天,向秧田灌水,实施深水控草,控草水位保持在稻秧高度的55 %-65%,连续8-10昼夜保持水位在这个高度,在稻秧移栽到搁田这段时间内,田间保持水 位不能露土,让杂草和杂草种子,在缺少氧气和缺少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抑制其生长或死亡。
更具体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
(1)修高稻田的田埂:把原本不高的田埂,修高至田面高30至40cm,宽55-65cm,要 求田埂结实牢固不漏水;
(2)灌深水:稻秧移栽(插秧)7-10天后,开始实施,这时的稻秧已经完全成活,水 位灌溉至稻秧高度55%-65%,连续8-10昼夜水位灌至秧苗高度的55%-65%,随着稻秧的 生长,水位高度每天需增高,而确定灌水量;
(3)稻田进行连续8-10昼夜灌水浸泡后,水位降至正常(浅水),同时再进行人工除去 顽固大杂草,通过深水控草,70%的草害被控制,除草工时和成本大大的减少,但这里还需 要说明一个问题,稻秧移栽后一直到搁田,田间水位不能露土;
(4)随着稻秧分蘖,长势茂盛,加上前期的深水控草和人工除草,草害得到了有效防治 的同时,浅水管理至搁田;
(5)在实施8-10昼夜深水控草的同时,会影响了水稻正常的有效分蘖和发育,造成田 间稻头数量的不足,导致水稻的减产,为了弥补这一情况,水稻在移栽(插秧)时,必须要 增加稻秧的田间的密度,比如机插秧一般行距为30cm,株距为16-18cm,每丛为3-5本苗, 而现在实施栽培的密度为行距20-30cm,株距是12-14cm,每丛为4-6本苗,以弥补深水控草 造成分蘖的不足,更好的促使有机水稻的丰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猿人有机水稻种植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猿人有机水稻种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93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规划过程中的灌溉方法
- 下一篇:加固型有机种植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