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场通讯装置及近场通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9881.8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5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郭锡超;古秀萍;张志超;和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H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场 通讯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近场通讯装置及近场通讯系统,近场通讯装置包括:可穿戴载体及信息通讯设备,可穿戴载体用于固定信息通讯设备,信息通讯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信息提示模块、信息输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信息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接收终端装置发出的服务请求及其它近场通讯装置发出的交互请求,输出驱动指令至信息提示模块及信息输出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响应信息至相应的终端装置或近场通讯装置。本发明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实时的接收客户的服务请求,使工作人员与客户及工作人员之间在近场范围内及时快捷的进行信息互动,有效提高场所内的信息沟通能力,提升事务办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场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场通讯装置及近场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需要信息交互的场景,如银行网点、医院、餐馆等场所,在银行网点,客户在银行自助机具办理业务需要呼叫大堂经理协助,大堂经理进一步呼叫理财室客户经理协助,或通知高低柜柜员协助办理业务。医院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相互呼叫协助。在餐馆,服务员与厨师之间的下单互动协助。在这些场景下,通常做法是直接大声呼叫或使用对讲机,但这种方式处理存在如下缺陷:
1、缺乏及时呼叫提醒,直接呼叫或用对讲机交互的方式容易在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下存在制约或者降低效果。
2、缺乏快捷有效的信息交互装置,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交互方式容易造成信息数据的混乱甚至丢失,从而影响交互的效果。
3、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如在银行网点自助机具办理业务过程中,客户要亲自找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但如果大堂经理中途离开自助终端,则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4、延长事务处理时间,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场通讯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客户办理业务或请求服务时缺乏高效的沟通信息数据处理和渠道,工作人员之间缺乏快捷有效的信息交互,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客户不满服务响应速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近场通讯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可穿戴载体及信息通讯设备,所述可穿戴载体用于固定所述信息通讯设备,所述信息通讯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信息提示模块、信息输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接收终端装置发出的服务请求及其它近场通讯装置发出的交互请求,输出驱动指令至所述信息提示模块及所述信息输出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响应信息至相应的终端装置或近场通讯装置。所述信息提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提示信息。所述信息输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服务请求信息及交互请求信息。所述信息输入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得响应信息。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近场通讯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至少一终端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至少两个近场通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用于发送服务请求至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用于转发服务请求及其它近场通讯装置发出的交互请求至相应的近场通讯装置,转发响应信息至相应的终端装置或近场通讯装置。所述近场通讯装置包括可穿戴载体及信息通讯设备,所述可穿戴载体用于固定所述信息通讯设备,所述信息通讯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信息提示模块、信息输出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及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接收信息处理装置转发的服务请求及交互请求,输出驱动指令至所述信息提示模块及所述信息输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响应信息至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提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提示信息。所述信息输出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服务请求信息及交互请求信息。所述信息输入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得响应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近场通讯装置方便工作人员携带,能够实时的接收客户的服务请求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互请求,及时响应客户的请求和工作人员的需求。本发明提供的近场通讯系统能够使工作人员与客户之间及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在近场范围内及时快捷的进行信息互动,有效提高场所内的信息沟通能力,提升事务办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9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规模MIMO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APF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