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数字信号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0904.7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4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严茜;梁伟光;王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43 | 分类号: | H04B10/2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兰春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数字信号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数字信号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编码单元、处理单元和映射单元,该编码单元用于根据码元序列生成码长为M的第一码字,根据编码码率、生成矩阵和该第一码字,生成码长为4N的第二码字;该处理单元用于对该第二码字进行交织和/或取反处理,生成第三码字;该映射单元用于将码长为4N的该第三码字映射为N个符号,使得该N个符号的斯托克斯向量的和为0,该N个符号中第i个符号包括X偏振方向的I路分量Ixi和Q路分量Qxi,以及Y偏振方向的I路分量Iyi和Q路分量Qyi,该X偏振方向与该Y偏振方向正交,该I路与该Q路为相同偏振方向的两个正交分量,能够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消除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光通信领域中处理数字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光纤的纤芯极小,且长距离传输需要一定的光信号功率,导致光纤中的场强很大,由此产生光纤的非线性效应。这种效应经过长距离传输累积,对信号的影响越发严重。光纤非线性效应不仅导致信道功率衰减,而且会引起信道之间的干扰,降低系统的传输性能。因此,光纤非线性效应是阻碍长距离传输通信的重要瓶颈。最常见的光纤非线性效应现象有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以及四波混频。
现有技术中都是基于模拟信号消除光纤非线性效应,对设备要求比较苛刻,并且在不同的偏振态转变的间隔,由于相位调制器存在相位的跳变,此时有一个过渡状态,在这个过渡状态,光信号的斯托克斯向量的和不为0,即存在光纤的非线性效应。然而,目前还没有基于数字信号消除光纤非线性效应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数字信号的装置和方法,能够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消除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数字信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编码单元、处理单元和映射单元,该编码单元用于根据码元序列生成码长为M的第一码字,根据编码码率、生成矩阵和该第一码字,生成码长为4N的第二码字,其中,M为正整数,N为大于1的整数,且4N大于M;该处理单元用于对该第二码字进行交织和/或取反处理,生成第三码字;该映射单元用于将码长为4N的该第三码字映射为N个符号,使得该N个符号的斯托克斯向量的和为0,其中,该N个符号中的第i个符号包括X偏振方向的I路分量Ixi和Q路分量Qxi,以及Y偏振方向的I路分量Iyi和Q路分量Qyi,该X偏振方向与该Y偏振方向正交,该I路与该Q路为相同的偏振方向上的两个正交分量,i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数字信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编码单元、处理单元和映射单元,该编码单元用于根据码元序列生成码长为M的第一码字,根据编码码率、生成矩阵和该第一码字,生成码长为4N的第二码字;该处理单元用于对该第二码字进行交织和/或取反处理,生成第三码字;该映射单元用于将码长为4N的该第三码字映射为N个符号,使得该N个符号的斯托克斯向量的和为0,其中,该N个符号中的第i个符号包括X偏振方向的I路分量Ixi和Q路分量Qxi,以及Y偏振方向的I路分量Iyi和Q路分量Qyi,该X偏振方向与该Y偏振方向正交,该I路与该Q路为相同的偏振方向上的两个正交分量,能够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消除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该第二码字的第x个比特位和第y个比特位进行交织处理,和/或对该第二码字的第m个比特位和第n个比特位进行取反处理,生成该第三码字,其中,x、y、m和n均为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4N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N个符号满足(1)至(3)中的条件时,所述N个符号的斯托克斯向量的和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0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