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炼胶车间的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2318.6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平;苗刚;李恩;徐海露;王谦;党瑞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兴之新塑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B01D47/06;C02F1/5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7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炼 车间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间用除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炼胶车间用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混炼胶车间原料白炭黑在其搬运、投料和炼胶过程中极易产生粉尘,气相二氧化硅具颗粒粒径小(粒径一般在0.5~3μm,属超细粉尘),比表面积大,填充密度小,极易形成飘尘。粉尘容易沾染到操作人员的裸露皮肤、头发上,引发皮肤和头发的干燥感,易使操作人员产生心理反感情绪。粉尘被吸入肺部,有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若粉尘不加控制扩散入大气环境,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混炼胶车间的开炼机、捏合机和滤胶机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接通循环水进行冷却,循环下水需要经过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混炼胶车间的除尘装置,利用车间循环下水对混炼胶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除尘处理,循环下水经过沉降和冷却,根据沉降冷却效果,4个沉降池轮换使用,上层清液作为循环上水重复利用,有效解决了粉尘对车间员工身心和周围环境的危害,合理利用车间循环水进行除尘,降低了生产成本。
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炼胶车间的除尘装置,它包括除尘箱体和车间循环水系统,除尘箱体底部设有除尘池,进气管从除尘箱体的箱体壁通入除尘池中,除尘池壁下端与车间循环水系统中的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除尘箱体上端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上设有风机,车间循环水系统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除尘池通过第一管道与沉降池联通,所述沉降池通过第二管道与车间循环水管道联通,第三管道一端与车间循环水管道连接,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设有喷头,喷头设置于除尘箱体内部且位于除尘池的上方,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
上述沉降池内设置至少一个沉降槽。
上述沉降池内设有4个沉降槽,4个沉降槽分别为第一沉降槽、第二沉降槽、第三沉降槽、第四沉降槽。
本发明能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所述风机制造的负压将炼胶车间所产生的白炭黑粉尘导入除尘池中,进行第一次清洗,含尘气体通过喷头进行第二次清洗,能够有效提高清洗效率,获得非常好的除尘效果,除尘池中含尘水体通过水泵输送到沉降池进行沉降冷却,根据沉降冷却效果,4个沉降槽轮换使用,沉降冷却后的水体取上层清液作为车间冷却水循环使用,车间无需设置循环水冷却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间循环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除尘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混炼胶车间的除尘装置,它包括除尘箱体1和车间循环水系统2,除尘箱体底部设有除尘池3,进气管从除尘箱体1的箱体壁通入除尘池3中,除尘池3壁下端与车间循环水系统中的第一管道2-1的一端连接,除尘箱体上端设有排气口11,排气口11上设有风机12;
如图2所示,车间循环水系统2包括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除尘池3通过第一管道2-1与沉降池5联通,所述沉降池5通过第二管道2-2与车间循环水管道6联通,第三管道2-3一端与车间循环水管道6连接,第三管道2-3的另一端设有喷头7,喷头7设置于除尘箱体1内部且位于除尘池3的上方,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上分别设有第一水泵8、第二水泵9和第三水泵10。
所述沉降池5内设置至少一个沉降槽。
所述沉降池5内设有4个沉降槽,4个沉降槽分别为第一沉降槽5-1、第二沉降槽5-2、第三沉降槽5-3、第四沉降槽5-4。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通过所述风机制造的负压将炼胶车间所产生的白炭黑粉尘导入除尘池中,进行第一次清洗,含尘气体通过喷头进行第二次清洗,能够有效提高清洗效率,获得非常好的除尘效果,除尘池中含尘水体通过水泵输送到沉降池进行沉降冷却,根据沉降冷却效果,4个沉降槽轮换使用,沉降冷却后的水体取上层清液作为车间冷却水循环使用,车间无需设置循环水冷却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兴之新塑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兴之新塑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23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