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液培养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3544.6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5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妥;赵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允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1702 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液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床检验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具体说,是一种体液培养 瓶。
背景技术
随着临床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现在临床体液培养尤其 是血液培养已经受到重视。例如在血流感染(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等) 发病率从1986年的1.6%增加到2006年的3.1%,病死率达到21.0%-48.0%。 但是目前体液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采样量的不足影响微生物生长,厌氧菌 的培养不受到重视,在患者出现疑似感染时,往往根据经验先应用抗菌药物, 在抗菌药物无效之后才进行需氧培养,需氧培养阴性时才考虑厌氧培养。目 前的培养方式有双相培养瓶,单相培养瓶或自动培养系统,通常都是需氧瓶 和厌氧瓶同时使用,实际临床上可能由于采样量、成本、资源等各方面的原 因只进行需氧瓶培养,在需氧瓶没有结果时再进行厌氧培养,此种做法会有 延误病情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液培养瓶,可以同时进行需 氧和厌氧的培养,避免接种两个培养瓶的麻烦,并且可以减少采样量,解决 将样本分为两个瓶时导致样本量少的问题和厌氧菌培养被忽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液培养瓶, 包括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和指示器,培养基的培养瓶包括瓶体、密封瓶体的 胶塞和瓶盖,培养瓶的瓶体内装有组成微生物生长必要条件的液体培养基和 混合气体,培养瓶内为负压无菌环境;指示器是一个外接有长针的塑料透明 储液器,储液器上方有一个塑料盖,储液器下半部为与培养瓶连接的套管, 长针位于套管的中央并与储液器相通。
所述培养瓶瓶体为透明圆柱形瓶体,为玻璃瓶或双层塑料瓶,保证瓶体 透明并且不透气。
所述培养瓶胶塞为丁基胶塞。
所述培养瓶瓶盖为铝盖,接种时将中间部分去除。
所述储液器为圆柱形透明塑料体,套管的下部内腔和培养瓶瓶盖大小匹 配,使长针插入培养瓶内,套管的下部卡在培养瓶瓶盖的外侧,使储液器和 培养瓶接触牢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只使用一个培养瓶进行培养,减少采样量,可以 避免样本量不足导致的微生物不易生长可能造成的假阴性。同时进行需氧培 养和厌氧培养,解决现在临床不重视厌氧培养的情况,提高厌氧菌的检出率。 培养液在储液器内,方便转种时取样,不需要打开培养瓶,减少污染,操作 方便。使用一个培养瓶,同时做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减少工作量,节约成 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体液培养瓶的培养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体液培养瓶的指示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体液培养瓶接种后指示微生物生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体液培养瓶接种后指示微生物生长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体液培养瓶接种后指示微生物生长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体液培养瓶,包括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和指示 器,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包括瓶体1、密封瓶体的胶塞3和瓶盖2,培养瓶的 瓶体1内装有组成微生物生长必要条件的液体培养基和混合气体,培养瓶内 为负压无菌环境;指示器是一个外接有长针8的塑料透明储液器6,储液器 上方有一个塑料盖7,储液器下半部为与培养瓶连接的套管9,长针8位于套 管9的中央并与储液器6相通。
所述培养瓶瓶体1为透明圆柱形瓶体,为玻璃瓶或双层塑料瓶,保证瓶 体透明并且不透气。所述培养瓶胶塞1为丁基胶塞。所述培养瓶瓶盖2为铝 盖,接种时将中间部分去除。
所述储液器6为圆柱形透明塑料体,套管9的下部内腔和培养瓶瓶盖2 大小匹配,使长针8插入培养瓶内,套管9的下部卡在培养瓶瓶盖2的外侧, 使储液器和培养瓶接触牢固。
培养瓶内的液体培养基含有促进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 质,包括基础营养物质胰酶大豆肉汤、脑心浸液、酵母提取物、糖类等。包 括对微生物起修复作用的微生物B族、维生素K族、维生素E族中的一种或 几种。包括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铁、亚硫酸钠、 硫酸镁、精氨酸、L-半胱氨酸盐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包括,减少样本中 其他物质干扰,促进微生物生长的乙二胺四乙酸盐、对氨基苯甲酸、聚茴香 磺酸钠、葡萄糖氧化酶、氯化血红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允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允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3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