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及应用其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5107.8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3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乔瑞平;耿翠玉;蒋玮;陈广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9/04;B01J23/889;B01J29/48;B01J29/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王春伟;刘继富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催化 氧化塔 应用 处理 煤气化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包括氧化塔本体、臭氧发生器、循环泵和尾气破坏装置;氧化塔本体包括第一微孔曝气盘、第二微孔曝气盘、催化剂层、进水口、出水口、至少一个氧化剂加药口、排气口、循环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第一微孔曝气盘位于氧化塔本体底部;第二微孔曝气盘位于第一微孔曝气盘上方;催化剂层位于第二微孔曝气盘上方;在第一微孔曝气盘和第二微孔曝气盘之间的氧化塔本体侧壁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水口和循环进水口;在催化剂层上方的塔体侧壁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循环出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之间的氧化塔本体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氧化剂加药口。该氧化塔可缩短臭氧在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臭氧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及应用其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气化废水的水质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酚类、联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有机污染物,还含有氰、无机氟离子和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物浓度高,色度也高,属较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因此煤气化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国内外废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中国申请号为201110045621.8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炼化废水反渗透浓水的工艺方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炼化废水反渗透浓水进行处理。具体工艺流程是反渗透浓水经过调节池均质后,经供水泵进入预曝气罐,水在罐中与由臭氧发生器提供的臭氧充分混合反应,出水经提升泵进入催化氧化反应塔,出水可达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预曝气罐和催化氧化反应塔排放的尾气进入尾气净化器,净化后的气体排放。该方法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处理需要先将炼化废水反渗透浓水送入预曝气罐中经臭氧氧化处理,再送入催化氧化塔中进一步利用催化剂进行氧化处理。由此可见,在预曝气罐中没有充分发挥臭氧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作用,还需要将炼化废水反渗透浓水再送入催化氧化塔中进一步利用催化剂进行氧化处理。这样的氧化处理过程需要两次泵的抽提,过程略显繁琐,并且需要两种装置(预曝气罐和催化氧化塔),在实际处理炼化废水反渗透浓水工程中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用于解决煤气化废水在氧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多个反应装置,导致过程繁琐、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该氧化塔包括氧化塔本体、臭氧发生器、循环泵和尾气破坏装置;
所述氧化塔本体包括第一微孔曝气盘、第二微孔曝气盘、催化剂层、进水口、出水口、至少一个氧化剂加药口、排气口、循环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
第一微孔曝气盘位于氧化塔本体底部;第二微孔曝气盘位于第一微孔曝气盘上方;催化剂层位于第二微孔曝气盘上方;第一微孔曝气盘和第二微孔曝气盘分别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通;
在第一微孔曝气盘和第二微孔曝气盘之间的氧化塔本体侧壁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水口和循环进水口;在催化剂层上方的塔体侧壁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循环出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之间的氧化塔本体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氧化剂加药口;在氧化塔本体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管路与尾气破坏装置相连通;循环泵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循环出水口相连通,循环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循环进水口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盘位于第一微孔曝气盘到出水口高度的1/2处。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进水口和循环出水口之间的氧化塔本体侧壁上设置有2个氧化剂加药口,优选为4个氧化剂加药口。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5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