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碳硫化锂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6059.4 | 申请日: | 2016-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钟玲珑;肖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玲珑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4/136;H01M4/1397;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硫化 锂核壳 结构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合成,特别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单质硫为正极的电池体系。锂硫电池的具有两个放电平台(约为2.4V和2.1V),但其电化学反应机理比较复杂。锂硫电池具有比能量高(2600Wh/kg)、比容量高(1675mAh/g)、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一代电池。但是目前其存在着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寿命低和安全性差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发展。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单质硫是电子和离子绝缘体,室温电导率低(5×10-30S·cm-1),由于没有离子态的硫存在,因而作为正极材料活化困难;(2)在电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聚态多硫化锂Li2Sn(8>n≥4)易溶于电解液中,在正负极之间形成浓度差,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迁移到负极,高聚态多硫化锂被金属锂还原成低聚态多硫化锂。随着以上反应的进行,低聚态多硫化锂在负极聚集,最终在两电极之间形成浓度差,又迁移到正极被氧化成高聚态多硫化锂。这种现象被称为飞梭效应,降低了硫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同时不溶性的Li2S和Li2S2沉积在锂负极表面,更进一步恶化了锂硫电池的性能;(3)反应最终产物Li2S同样是电子绝缘体,会沉积在硫电极上,而锂离子在固态硫化锂中迁移速度慢,使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速度变慢;(4)硫和最终产物Li2S的密度不同,当硫被锂化后体积膨胀大约79%,易导致Li2S的粉化,引起锂硫电池的安全问题。上述不足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发展,这也是目前锂硫电池研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锂硫电池体系中,由于硫基正极不含锂,需要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来提供锂源,然而在循环过程中,金属锂负极易在表面生成锂枝晶和粉化,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耗净电解液导致锂硫二次电池提前失效,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应用。研究者采用Li2S代替硫基正极,或将硫基正极预先锂化后,采用碳负极或具有较高容量的硅、锡作为负极材料,目的在于消除金属锂负极的影响,硫化锂正极的理论容量较高,为1166mAh/g,但它和硫电极一样也是绝缘性材料,需要加入导电添加剂,并进行特殊的包覆处理提高其电化学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碳硫化锂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导电性良好的石墨烯和碳壳提供导电网络,同时掺杂金属离子改变硫化锂晶格结构,提高其导电性,进而提高其电化学活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碳包覆的掺杂硫化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手套箱内将商用硫化锂与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然后装入密封的球磨罐中,再装入球磨机进行球磨,得到掺杂纳米硫化锂。
(2)将碳源搅拌下加入到乙醇中,溶解形成含有碳源的乙醇溶液。
(3)将得到的纳米硫化锂分散到乙醇溶液中,不断搅拌形成悬浮液,再将含有碳源的乙醇溶液滴加到悬浮液中,室温搅拌反应,然后蒸发掉溶剂,加入到惰性气体保护的马弗炉中高温反应,得到碳包覆的硫化锂。
(4)将碳包覆的硫化锂和石墨烯加入到四氢呋喃中,超声反应,然后蒸发溶剂得到石墨烯/碳包覆的掺杂硫化锂复合材料。
步骤(1)中硫化锂与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00:0.5-5;金属氧化物可以为氧化镁、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铝、氧化镍中的一种或几种;球磨时间为0.5-3小时,球磨速度为500-3000转/分钟;
步骤(2)中有机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淀粉、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步骤(3)硫化锂乙醇溶液质量浓度为5-10%;含有碳源乙醇溶液与硫化锂乙醇溶液的体积比例为1:1-10;室温搅拌反应时间为1-5小时,在马弗炉中的反应温度为800-900℃;反应时间为1-5小时;
步骤(4)中石墨烯与碳包覆的硫化锂的质量比为1:10-100;超声时间为0.5-3小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石墨烯和碳都具有超高的电导率,石墨烯和碳包覆在硫化锂的表面能有效改善材料的电导率;(2)掺杂金属离子能够改变硫化锂晶体结构,有利于硫化锂本体电导率的提高,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玲珑,未经钟玲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0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