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牵拉装置的内镜手术刀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505.1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0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谦;张国强;高宏;王雪;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A61B18/12;A61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150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镜 病变组织 切割系统 牵拉杆 头端 牵拉手柄 牵拉系统 牵拉装置 切割刀头 手术医师 手术刀 固定头 塑形 操作套筒 临时固定 手术切割 操作柄 传送杆 刀头部 非圆形 手术野 牵拉 切除 切割 传送 暴露 观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牵拉装置的内镜手术刀,包括内镜切割系统、内镜牵拉系统、操作套筒。内镜切割系统包括设置在头端用于切割病变组织的切割刀头、用于将尾部操作传送刀头部切割刀头的传送杆及设置在尾端的操作柄。内镜牵拉系统包括设置在头端用于和病变组织临时固定的固定头、和固定头连接的头端J形塑形的截面为非圆形、牵拉杆、设置在牵拉杆尾端的牵拉手柄。该发明通过牵拉杆头端的J形塑形将病变组织牵拉开从而暴露手术野,再通过牵拉手柄对牵拉程度进一步调节,使手术医师能清楚观察到手术切割部位,利于手术医师使用内镜切割系统对病变组织精确切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镜手术刀,尤其是一种带牵拉装置的内镜手术刀,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镜手术能在人体腔道内病变组织较小的时候进行切除,具有早期微创的优点,对患者腔道内病变组织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人体腔道内异物清除及病变组织切除的发展方向。
目前内镜手术刀,尤其是长腔道深部(如泌尿道、消化道、气道)的内镜手术刀的操作难度极大,因为在切割面积稍大的病变组织时,病变组织的边缘平铺部分经常会遮盖内镜手术刀的操作部位,使内镜操作的电子屏幕的视野无法顺畅的观察到手术切割部位。需要采用各种办法抛开已经游离的病变组织的边缘平铺部分暴露出更深部位的手术部位。
目前常采用的几种方法均较为繁琐且效果较差,临床急需一种效果可靠,实施方便的暴露内镜摄像头手术野的可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牵拉装置的内镜手术刀,在人体长腔道深部的内镜手术中应用能方便可靠的牵拉起已切割游离的病变组织平铺部分的边缘,将内镜手术操作部位充分暴露在内窥镜视野中,便于手术医师顺利手术,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一种带牵拉装置的内镜手术刀, 包括用于在内镜手术中切除病变组织的内镜切割系统、用于在内镜下牵拉病变组织暴露切割部位将切割部位暴露在内窥镜摄像头下显示于显示屏以便于手术医师使用内镜切割系统准确切割的内镜牵拉系统、和用于将内镜切割系统和内镜牵拉系统传送到内镜下手术部位的操作套筒。
内镜牵拉系统包括设置在头端用于和病变组织临时固定的固定头、和固定头连接的头端J形塑形的用于牵拉病变组织暴露内镜手术操作部位的弹性牵拉杆、和设置在牵拉杆尾端便于手术医师对内镜牵拉系统进行操作的牵拉手柄。所述操作套筒内设置切割操作腔活动埋设内镜切割系统,所述操作套筒内设置牵拉操作腔活动埋设内镜牵拉系统。所述内镜切割系统的操作杆和牵拉杆的长度均大于操作套筒的长度。所述内镜切割系统能在切割操作腔内沿切割操作腔长轴滑动将内镜切割系统的切割头暴露在切割操作腔的头端外部,所述牵拉杆能在牵拉操作腔内沿牵拉操作腔长轴滑动将固定头及J形塑形的牵拉杆头端暴露在牵拉操作腔的头端外部。所述J形塑形的牵拉杆头端暴露在牵拉操作腔的头端外部时牵拉杆J形塑性的头端向远离切割操作腔方向偏移。所述牵拉杆至少有一段截面设置为非圆形截面,与非圆形截面牵拉杆对应部位的牵拉操作腔截面也设置为匹配的非圆形截面,非圆形截面牵拉操作腔的长度大于非圆形截面牵拉杆的长度。
牵拉操作腔出口部位设置牵拉固定装置,用于将牵拉杆和操作套筒临时固定。
固定头包括设置有微小倒刺的微小尖头。
固定头包括喇叭状吸头,与此对应的所述牵拉杆设置为弹性吸管,并在牵拉杆暴露在牵拉操作腔的尾端设置负压接口。
内镜切割系统包括T形刀、丢刀、电刀。
牵拉操作腔内壁或牵拉杆外壁涂设亲水涂层。
切割操作腔内壁或内镜切割系统的操作杆外壁涂设亲水涂层。
非圆形截面牵拉操作腔和非圆形截面牵拉杆截面包括类椭圆形、类矩形,类五边形。
非圆形截面牵拉杆设置在J形塑形的牵拉杆头端及临近J形塑形的牵拉杆头端的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盆前环骨折闭合复位置钉导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医用外科手术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