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抑制光伏电站快速功率变化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821.9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0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林;张德隆;田立亭;惠东;李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28;G06F3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电站 快速 功率 变化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储能抑制光伏电站快速功率变化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接收电网的有功功率、光伏电站出力的调度数据、预测模型的预测数据和储能系统的约束数据;
(2)建立光伏预测模型,并对光伏出力进行预测;
(3)使用机会约束的方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出储能系统的出力值;
(4)控制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抑制光伏阵列产生的波动;
所述步骤(1)中,所述光伏电站出力的调度数据包括预测前一日的光伏出力、环境温度、光板温度和相对湿度,所述预测数据包括预测日的环境温度、光电板温度和相对湿度;
所述步骤(1)中,所述电网的有功功率为光伏阵列和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之和,公式如下:
PG(k+1)=PB(k)+PP(k) (1)
式中,PG(k+1)为k+1时刻的光储联合输出功率,PB(k)为k时刻的储能输出功率,PP(k)为k时刻的原始光伏电站输出功率;
所述储能系统SOC的计算公式如下:
EB(k+1)=EB(k)-ηΔTBPB(k) (2)
式中,EB(k+1)为k+1时刻的储能系统荷电状态,EB(k)为k时刻的储能系统荷电状态,η为储能充放电效率系数,ΔTB为采样时间常数,其值为采样时间/60min;
所述步骤(3)中,所述目标函数为光储联合输出功率的波动值的平方和、光储联合输出功率与调度要求之差的平方和、储能充放电量的平方各自乘以权重系数后的和,即:
式中,J为目标函数,(k+h|k)代表采样时间k时刻对k+h时刻的预测值,H为预测时长,α、β为权重值,PD()是电网对光伏电站的要求功率,即调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约束数据包括: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和充放电功率的约束条件;
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限制:
SOCmin≤EB(k+h|k)≤SOCmax,h=1,2,…,H (3)
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限制:
-PB,max≤PB(k+h|k)≤PB,max,h=1,2,…,H (4)
SOCmin和SOCmax分别为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的下限和上限,-PB,max和PB,max分别为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的下限和上限,(k+h|k)代表采样时间k时刻对k+h时刻的预测值,H为预测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所述光伏预测模型,公式如下:
x=f(w1u+b1) (5)
y=f(w2x+b2) (6)
式中u、x、y分别表示r维输入层节点向量、n维隐含层节点向量和m维输出节点向量,w1和w2分别表示输入层到隐含层和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b1和b2分别表示隐含层和输出层的阈值,f()为层与层之间的传递函数,选用S型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储能系统的约束数据使用所述机会约束的方法,引入新的变量P1(k+h|k)、P2(k+h|k),从而引入新的机会约束Pr[|PG(k+h|k)-PG(k+h-1|k)|≤P1(k+h|k)]≥γ,Pr[|PG(k+h|k)-PD(k+h|k)|≤P2(k+h|k)]≥η,γ,η∈(0,1),代表概率,Pr[X]表示事件X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8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