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7334.4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6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军;史余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顺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6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虫草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野生冬虫夏草是名贵中药材,其自然资源稀缺,价格价值昂贵,难以普及,且其分布地域狭窄,自然寄生率低,资源非常有限。近年来冬虫夏草主产地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资源日趋减少,导致产量锐减、价格大幅上涨,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而蚕虫草人工培育和规模化生产能够很好的缓解上述矛盾。蚕虫草人工培育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学研农业高新技术项目,也是符合国家扶持政策的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项目。
而在蚕虫草的培育过程中,因接种手法的问题,在活体蚕体上接种菌种的成活率较低,从而增加了蚕虫草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采用该培育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蚕虫草的僵化率、出草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菌种注射到活体5龄蚕的腹部体表,确保无菌液流出;接种完毕后,将蚕体消毒置于温度为15~20℃、湿度为50~70%的恒温无菌暗室内进行发菌,待蚕体僵化后,挑除坏死的蚕体,将完好的蚕体进行二次消毒,而后装入瓶内密封,在湿度为75~80%、光照为2000~2500lx条件下培养,感光长草35~45天后进行采收,之后进行烘干制得蚕虫草。
优选地,所述菌种的浓度为200~300mg/L,接种量为1~2ml。
优选地,发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16~18℃,湿度控制在55~65%间。
优选地,蚕体消毒时所采用的消毒液为克霉灵,其浓度为0.5~0.7g/L。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蚕虫草的培育方法,在接种过程中,将菌种接种在活体5龄蚕的腹部体表上,从而可使桑蚕的僵化率、出草率达99%以上,且在无菌环境下培养,大大避免了杂菌的污染,同时大大降低了活体桑蚕的投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菌种通过注射的方式接种到活体5龄蚕的腹部体表,确保无菌液流出;接种完毕后,将蚕体消毒、置于温度为16~18℃、湿度为50~70%的恒温无菌暗室内进行发菌,待蚕体僵化后,挑除坏死的蚕体,将完好的蚕体进行二次消毒,而后装入瓶内密封,在湿度为75~80%、光照为2000~2500lx条件下培养,期间,光照时间为每隔2~3天,照射48~72小时,感光长草35~45天后进行采收,之后进行烘干制得蚕虫草。
其中,所采用的菌种来源于野生的冬虫夏草,接种时,菌种的浓度为200mg/L,接种量为1ml。蚕体消毒时,所采用的消毒液为浓度为0.5g/L的克霉灵。
经测试,实施例1中蚕体的僵化率为100%、出草率为100%、无杂菌,制得的蚕虫草中含虫草素8.06mg/g,虫草腺苷1.80mg/g,多肽488mg/g。
实施例2
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菌种通过注射的方式接种到活体5龄蚕的腹部体表,确保无菌液流出;接种完毕后,将蚕体消毒、置于温度为15~20℃、湿度为55~65%的恒温无菌暗室内进行发菌,待蚕体僵化后,挑除坏死的蚕体,将完好的蚕体进行二次消毒,而后装入瓶内密封,在湿度为75~80%、光照为2000~2500lx条件下培养,期间,光照时间为每隔3天,照射72小时,感光长草35~45天后进行采收,之后进行烘干制得蚕虫草。
其中,所采用的菌种来源于野生的冬虫夏草,接种时,菌种的浓度为250mg/L,接种量为1.5ml。蚕体消毒时,所采用的消毒液为浓度为0.7g/L的克霉灵。
经测试,实施例2中蚕体的僵化率为100%、出草率为99.9%、无杂菌,制得的蚕虫草中含虫草素8.25mg/g,虫草腺苷1.95mg/g,多肽510mg/g。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顺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顺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