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7436.6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2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盈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5 | 分类号: | G05F1/56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新加坡启汇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线性 稳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
背景技术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具有成本低、输出电压稳定、低输出纹波、低噪声以及无电磁干扰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汽车电子产品和医疗仪器设备中。
图1为传统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误差放大器EA1、分压电路、输出晶体管T。系统通过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2和R3)对输出电压VO’进行分压采样生成反馈电压VFB。误差放大器EA1的一个输入端接收该反馈电压VFB,另一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VREF,误差放大器EA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晶体管T的栅极。误差放大器EA1将反馈电压VFB与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后,将其差值放大后用于驱动输出晶体管T的栅极。
当由于负载条件或其他条件使得输出电压VO’发生变化时,误差放大器EA1的输出电压也会随之改变,进而控制输出晶体管T的导通程度,从而使输出电压VO’保持不变。
然而,当外部条件变化导致输出电压VO’变化时,对变化的响应速度是考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例如,在负载电流发生急剧变化时,输出电压VO’也会急剧变化,这种变化通过分压电阻反馈到误差放大器EA1的输入端,而误差放大器EA1的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输出晶体管T的栅极不能很快的响应输出电压的急剧变化,影响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响应特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快速抑制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包括:分压电路,用于根据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产生反馈电压;误差放大器,用于将反馈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压;缓冲器,耦接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用于对第一电压进行缓冲;输出晶体管,其第一端耦接缓冲器的输出端,第二端耦接分压电路;微分电路,其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参考电压,其第二输入端耦接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电压,在其输出端处生成第二电压;以及检测和开关电路,用于当检测到第二电压超出预定的电压范围时,将微分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晶体管的第一端接通。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产生反馈电压;第一负反馈回路,接收所述反馈电压和第一参考电压,并将所述反馈电压和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生成第一电压,并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缓冲放大生成第三电压;第二负反馈回路,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生成第二电压;以及输出晶体管,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负反馈回路和所述第二负反馈回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第二端作为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分压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快速抑制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以保持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检测和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输出晶体管的输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现有技术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本发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中微分电路与输出晶体管连接时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以及微分电路的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结构示意图。该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分压电路10、误差放大器EA1、缓冲器BF、输出晶体管T、微分电路11、检测和开关电路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4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