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8285.6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习洪;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王虹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截流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截流井包括井体和控制单元,所述井体第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的弃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口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所述井体内弃流口下游处设有常态为关闭的液动下开式堰门,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上下游的井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液动下开式堰门连接。本发明利用浮球截流装置和液动下开式堰门组合的方式来控制,实现了初雨截留至污水处理厂,强降雨时后期雨水大流量排放至自然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系统,具体地指一种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冲刷空气和地表后,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经过调查显示:初期雨水中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比生活污水更多。如果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会严重的污染水环境,所以,需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目前,通常是采用简单的截流井系统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而降雨后期的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无需进入污水管道。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初雨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后期雨水全部排到自然水体的截流井。
公开号为CN 104863249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井,通过溢流堰将池体分割为雨水收集区和溢流区,但由于溢流堰高度一定,过高将影响流量大时后期雨水流入溢流区,过低则无法起到截留作用,而且当溢流区连接的自然水体液位高于截流井内的液位时,无法避免自然水体的水倒灌进入截流井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初雨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后期雨水全部排到自然水体、防止自然水体倒灌的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截流井,包括井体和控制单元,所述井体第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的弃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口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所述井体内弃流口下游处设有常态为关闭的液动下开式堰门,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上下游的井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液动下开式堰门连接。
优选的,所述浮球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井体第三侧壁上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中部铰接在弃流口侧旁,所述旋转板的一端设有浮球、另一端为与弃流口配合的启闭板。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上方的井体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当启闭板将弃流口完全开启时,所述启闭板与第一限位杆接触,当启闭板将弃流口完全覆盖时,所述启闭板与第二限位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关闭时闸门顶部高度不低于启闭板将弃流口完全覆盖时浮球底部的高度,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关闭时闸门顶部高度不低于出水管顶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井体两侧侧壁设有堰门固定凹槽,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竖直设置于井体内,其两侧嵌入堰门固定凹槽,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四周边缘与堰门固定凹槽以及上下端边缘与井体顶部、底部间通过水泥浇筑体紧密配合,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两侧设有从井体顶部向下延伸的固定墙,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设于固定墙上,所述井体底部与液动下开式堰门对应位置处设有为液动下开式堰门的闸门提供向下运动空间的下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液动下开式堰门包括U型框体、设置于框体内,侧壁与框体密封且底部突出于框体的闸门、位于框体内用于驱动闸门沿框体上下滑动的液压油缸,所述U型框体两侧固定于堰门固定凹槽内,U型框体两侧边缘和底部与堰门固定凹槽和井体底部密封。
更进一步的,所述闸门顶部设有过水凹槽,所述过水凹槽最低点至闸门底部的高度不低于出水管顶高。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截流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8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旋流分离的雨水截污井
- 下一篇:一种排水防臭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