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CS包围结构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1340.2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6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堂;刘荫忠;王光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4 | 分类号: | B25J9/04;B25J9/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cs 包围 结构 机器人 碰撞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SCS包围结构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D-H方法建立的机器人各杆坐标系;
步骤2:采用包括两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的SCS包围结构,对机器人连杆和关节分别进行包围;
步骤3:求机器人各个SCS包围结构的两个球心坐标;
步骤4:将滚轴工件模型以及各个SCS包围结构向世界坐标系中的XY、YZ、XZ三个平面投影,判断滚轴工件模型与各个SCS包围结构的投影在三个平面上是否均相交;
步骤5:如果是,则检测到碰撞发生,重新规划机器人路径,返回步骤3;否则,判断是否到达路径终点;
步骤6:如果已到达路径终点,则表明未检测到碰撞发生;如果未到达路径终点,则更新机器人状态,返回步骤3;
所述SCS包围结构具体为:两个球体的球心分别与圆柱体底面的两个圆心重合,SCS包围结构的球体半径与圆柱体底面半径比值大于或者等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S包围结构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D-H方法建立的机器人各杆坐标系,具体为:
坐标系{i-1}到坐标系{i}的变化矩阵为:
其中,Pii-1、Wii-1分别为坐标系{i}相对坐标系{i-1}的姿态矩阵和位置矩阵;θi是关节i的旋转角;βi是关节i和i+1间的扭转角;αi为关节i+1的长度;di是关节i的偏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S包围结构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SCS包围结构,对机器人连杆和关节分别进行包围,使连杆或关节的两端分别在两个球体内部,连杆或者关节的中间部分在圆柱体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S包围结构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机器人各个SCS包围结构的两个球心坐标,具体为:
其中,Pii-1、Wii-1分别为坐标系{i}相对坐标系{i-1}的姿态矩阵和位置矩阵,1≤i≤n,P、W分别为坐标系{n}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姿态矩阵和位置矩阵,球心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即为(Px,Py,P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S包围结构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滚轴工件模型以及各个SCS包围结构模型向世界坐标系中的XY、YZ、XZ三个平面投影,判断滚轴工件模型与各个SCS包围结构的投影在三个平面上是否均相交,包括以下步骤:
将SCS包围结构在任一平面上的投影转化为相互连接的三个部分,即第一部分为圆形:以第一球体的球心在平面上的投影点为圆心,以第一球体的半径为半径的圆;第二部分为矩形:连接SCS包围结构在平面上的两球心投影点,形成线段,过两个投影点分别做所述线段的垂线,两投影点分别为两垂线上线段的中点,其中所述两垂线上线段的长度均等于SCS包围结构中圆柱体底面直径的长度,所述两垂线上的线段在平面上平行且相等,为矩形的一组对边;第三部分为圆形:以第二球体的球心在平面上的投影点为圆心,以第二球体的半径为半径的圆;
判断滚轴工件模型与各个SCS包围结构的投影在三个平面上是否相交,简化为判断在三个平面上,滚轴工件模型的投影与SCS包围结构投影转化后的三个部分是否相交,若在任一平面上两模型的投影不相交,则被检测的结构没有发生碰撞,当且仅当三个平面上两模型的投影均相交时,被检测的结构认定为发生了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13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子母构型的索并联机器人
- 下一篇:机器人系统及机器人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