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学校和住宅小区使用的多功能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2166.3 | 申请日: | 2016-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5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别尔地汉·阿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别尔地汉·阿汗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G08B25/08;G08B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19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学校 住宅小区 使用 多功能 报警装置 | ||
1.适用于学校和住宅小区使用的多功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四十四套固定探测机构、十 二套移动探测机构和一套接收机构构成,每套固定探测机构由第一密码单元、第一编码单 元、报警开关、第一电源、磁铁、干簧管、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一无线发射单元组成,第一 密码单元安装在第一元件盒内前部,第一元件盒安装在门外侧端,第一编码单元、第一电 源、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一无线发射单元安装在第二元件盒内下部,并把第二元件盒安装在 门内侧端,报警开关安装在门内侧端,磁铁安装在门框右端左部位于室内一侧上,干簧管 安装在一塑料盒内,并把塑料盒安装在门内右侧端,干簧管的动触点位于塑料盒内左侧端, 当门关闭时,磁铁的磁性作用力刚好作用于干簧管,使干簧管动触点和静触点接通,第一 电源正极和第一编码单元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编码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和第一 密码单元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密码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和第一探测单元正极电 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探测单元正极电源输出端和第一无线发射单元正极电源输入 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源负极和第一探测单元负极电源输入端、第一无线发射单元负极 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接地,报警开关两端分别和第一无线发射单元两个控制端通过导线连 接,干簧管两端分别和第一探测单元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每套移动探测机构由 第二密码单元、第二编码单元、第二电源、第二探测单元和第二无线发射单元组成,第二 密码单元安装在第三元件盒内左上端,第二编码单元、第二电源、第二探测单元和第二无 线发射单元装在第三元件盒内下端,第二电源正极和第二编码单元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 连接,第二编码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和第二密码单元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密码 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和第二探测单元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探测单元正极电源 输出端和第二无线发射单元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源负极和第二探测单元 负极电源输入端、第二无线发射单元负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接地,接收机构由稳压单元、 无线接收单元、报警单元和拨号单元组成,稳压单元、无线接收单元、报警单元和拨号单 元安装在第四元件盒内下部,第四元件盒前端左上部有一个开孔,第四元件盒前端左中部 有一个开孔,左中部开孔前端有一支金属网罩,第四元件盒前端右部有五十六个开孔,五 十六个开孔每个开孔侧端标示有一个数字,无线接收单元有相同的十四组,稳压单元电源 输入端和220V交流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稳压单元正极电源输出端和十四组无线接收单元正 极电源输入端、报警单元正极电源输入端、拨号单元第一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 十四组无线接收单元信号输出端和报警单元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报警单元正极 电源输出端和拨号单元第二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稳压单元负极电源输出端和十 四组无线接收单元负极电源输入端、报警单元负极电源输入端、拨号单元负极电源输入端 通过导线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学校和住宅小区使用的多功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探 测机构的第一密码单元由四支具有九个电源输入端、一个电源输出端、一个拨动手柄的拨 动电源开关组成,第一密码单元安装在第一元件盒内前部后,四支拨动电源开关前端的拨 动手柄位于第一元件盒前外侧端,以利于从第一元件盒前外侧端上下移动拨动电源开关的 拨动手柄,在位于每支拨动电源开关右端的第一元件盒外侧上由上至下标示有九个数字, 由四支具有一个电源输入端、九个电源输出端、九个拨动手柄的拨动电源开关组成固定探 测机构的第一编码单元,第一密码单元四支拨动电源开关的九个电源输入端分别和第一编 码单元四支拨动电源开关的九个电源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学校和住宅小区使用的多功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探 测机构的报警开关是一支点动式电源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别尔地汉·阿汗,未经别尔地汉·阿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21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