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259.8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5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东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林东亿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B60B19/00;B60T1/06 |
代理公司: | 35203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阻力 控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结构,枢设于带轮装置的车轮上,主要由阻尼油或磁力达成阻力作用,磁力部分亦可加入齿轮结构呈现另一模式的阻力控制结构,以达到磁力改变,增加车体稳定的效果,且可通过控制可调整机构改变阻尼油液面高度或磁力来控制车轮转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调限速的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脊椎及下肢病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行动能力仍受影响,因此必须借助其他辅助设备协助其走动,以往有一种构造十分单纯的支撑架,可供复健者扶持而帮助其站立,但当复健者欲走动时,必须伴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的提起支撑架向前挪动,故显然未尽实用与便利。
市面上带轮装置大致上分为固定型助行器与轮式带轮装置,其使用对象大部分为下肢肌肉减弱者、行动不便的老人、中风或小儿麻痹等缺乏独立行动能力及平衡能力较差的病患。
传统带轮装置均是以简单的支架所组成,提供给使用者,对于足部病患无法站立的使用者则以轮椅(移动辅具)来替代。
固定型带轮装置使用上可减缓病患的下肢站立,移动时需自行将带轮装置举升往前,脚步再跟前行走,一般医院室内用辅具居多;有轮带轮装置,行走时以轮子带动脚步移动,对于使用者行动更为便利,更适合于户外走动,业者亦有加装煞车装置,增加用户的安全性。
虽然上述习见带轮装置可提供助行功能,但仍有下述缺失:
当车轮速度过快时,由于习用的带轮装置并无配置减速系统,因此往往容易发生危险。
目前习用具有煞车系统的带轮装置而言,往往是通过简单的煞车来达到减速的效果,因此容易导致左右不平衡,造成车身偏斜倾倒。
由此可见,上述习用带轮装置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为一良善的设计者,而极待加以改良。
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习用带轮装置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极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阻尼油或磁力的方式,做为限制带轮装置的转动速度的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操控可动套件内的第一磁性组件的位移,进而改变与固定套件内第二磁性组件之间的磁力以控制车轮速限。另外,亦可通过操控可调整机构以改变阻尼油液面高低来控制车轮速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结构,是枢设于带轮装置的车轮上,包含有:一轮壳,其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轮壳装设一固定套件、一可动套件、一阻尼油、一轮车轴,该固定套件及该可动套件分别设置于该轮壳的该容置空间,其中,该轮车轴一端穿设该固定套件并由一固定插销穿设且相互固定;一轮外盖,其设置于该轮壳并罩覆该容置空间使其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内填入阻尼油,其中该轮外盖供该轮车轴的另一端贯穿;一通气机构,其设置于该轮壳的外侧或该轮外盖的外侧以供进、排该封闭空间内的空气。
所述的带轮装置的阻力控制机构,还可加装一可调整机构,该可调整机构穿设该可动套件及该轮壳并连接于该轮车轴,其中该可调整机构是控制该可动套件于该容置空间内移动以调整阻尼油液面高度。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利用可动套件的位移来控制阻尼油液面的高低,改变固定套件接触阻尼油的面积,从而达到控制轮组的旋转阻力。而利用可调整机构控制可动套件的位移,以及利用通气机构来进排轮壳内封闭空间的空气,以利可动套件可以顺利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林东亿,未经隆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林东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