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3348.2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项光明;李荣;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F22B37/10;F22B3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5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明属于锅炉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热值也不断升高。为应对垃圾热值的变动,垃圾焚烧锅炉需相应增加受热面。通常大型锅炉炉室包括炉膛、燃烬室、三烟道,受热面一般都布置在三烟道内。常见增加受热面的方法有两种:拔高锅炉整体高度,或者缩小受热面节距。但拔高锅炉高度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而缩小节距则容易积灰结焦,对高温过热器等受热面产生腐蚀。此外,对于已投运的垃圾焚烧锅炉,随着垃圾热值的不断升高,烟气温度越来越高,高温腐蚀日趋严重,而三烟道往往又没有足够空间增加受热面,改造难度较大。
另一个方面,常见蒸发器管束通常都带有倾斜夹角,且穿过水冷壁连接集箱。该结构占有空间大,不便密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空间、便于密封、安装维护方便的组合式蒸发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式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管束、第二蒸发器管束、支架、托架,所述第一蒸发器管束布置在燃烬室底部,第二蒸发器管束设置于三烟道底部,第一、第二蒸发器管束进出口端直接与对应的水冷壁管相连,并在第一、第二蒸发器管束进出口之间的水冷壁管上开槽装入节流孔板,第一、第二蒸发器管束另一端装有管夹,且通过支架、托架固定于另一侧水冷壁上。
进一步的,第一蒸发器管束与隔墙水冷壁管一一间隔排列,第二蒸发器管束与后包墙水冷壁管一一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蒸发器管束、第二蒸发器管束由多排平行管束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蒸发器管束呈⊂形多管圈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由梳形板和支撑板组成,梳形板安装在第一、第二蒸发器管束下方,并通过支撑板固定于水冷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由填块、U形板和凸板组成,U形板通过填块焊接在水冷壁上,第一、第二蒸发器管束上焊有凸板,凸板置于U形板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托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垃圾焚烧锅炉过热器进口烟温须控制在650°以下,由于垃圾热值的不断提高,需在过热器前布置2组蒸发器,分别布置于燃烬室底部、三烟道底部,以降低过热器进口烟温。
2.将第一蒸发器管束布置在燃烬室底部,可高效利用空间,降低锅炉整体高度,减少投资成本。此外,该方案也适用于旧锅炉改造,充分利用燃烬室底部空间,施工简单,便于安装。
3.第二蒸发器管束直接与后包墙水冷壁相连,避免了蒸发器管束穿过后包墙水冷壁,有利于密封。
4.支架、托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既可以保证管束横向节距,也预留了膨胀间隙。在管束弯管端布置管夹,可确保各管圈纵向节距,靠近支架则有利于受力支撑。
5.蒸发器管排呈⊂形多管圈型式,在单位面积内最大程度增加受热面积,以达到高效换热的目的。
6.由于隔墙水冷壁节距一般为80~100mm,第一蒸发器管束与隔墙水冷壁管一一间隔排列,拉大管间节距,避免积灰。
7.而后墙水冷壁节距一般为150~180mm,第二蒸发器管束与后包墙水冷壁管一一对应,即可避免积灰,增加管束数量,加大受热面积。
8.与传统焊接在管子内侧的节流孔板相比,在进出口之间的水冷壁管上开槽装入节流孔板,可在管子外侧焊接,结构简单可靠,不易脱落。
9.支架、托架采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耐高温。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后,有利于控制过热器的进口温度;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最大程度增加受热面积;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适用于多种锅炉的受热面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向示意图;
图4为图1的Ⅰ处放大图。
图5为图1的Ⅱ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汽轮机系统中除氧器乏汽的热能回收装置
- 下一篇:生物质全膜式壁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