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秒级光可编程的电控光偏转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3971.8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7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吕且妮;李弼华;戴海涛;韩金鑫;李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3 | 分类号: | G02F1/0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秒级光 可编程 电控光 偏转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光元器件的设计与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电控光偏转技术。
背景技术
基于电光效应的光偏转技术由于响应速度快、任意的偏转角、较小的体积、没有可 移动部件、可靠性很高等特点,被认为最适合于实现超快(纳秒级)光束偏转技术,更 满足未来电光器件小型化、集成化发展的需要,是未来光偏转发展技术的主导方向之一, 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提出的电光偏转方法有:
基于晶体棱镜型的偏转方法:通过将晶体切割成棱镜形的形状,如直角棱镜,从而 使入射光束发生偏转。为了增大偏转角度,在LiTaO3、LiNbO3等晶体上,常采用多级 级联晶体棱镜、级联畴反转晶体棱镜等方法。通过这种多级级联的方法,其偏转角度也 仅为10-5rad左右,且所需的棱镜数目较多,制作工艺较为繁琐。
基于特殊电极结构型的偏转方法:通过在晶体表面设计特殊的电极结构,在电光晶 体中形成垂直于光束传播方向的梯度电场。当平面波垂直入射时,发生偏转。常采用的 电极结构,如圆柱电极结构、双曲面电极结构、凹圆形电极结构、超越曲面电极结构等, 晶体有LiNbO3、KDP等。相比于基于晶体棱镜型的偏转方法,该偏转角度增大了一个 数量级,但也仅达到了10-4rad,仍很小,且需要很高的外加电场,电极加工相对比较困 难。
以上两种电光偏转方法均属于传统型的电光偏转器的范畴,偏转角度普遍较小。
基于电荷控制的新型电光偏转方法:2006年由日本的NTT光子实验室提出,该方 法通过外电场在矩形的KTN晶体中注入电子(矩形均匀电极),形成空间电荷分布, 产生不均匀电场,基于Kerr效应在晶体内形成梯度折射率分布,使光束发生偏转。偏 转角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偏转方向平行于电场,可实现大角度低电压的扫描。该实验 室已报道了在通光方向长5mm,厚度为0.5mm的KTN晶体中实现了250mrad(14.3°)偏 转,外加电压只有±250V。基于LiTaO3晶体的电光偏转器用14200V/mm的外加电场, 在15mm光程上使用10个棱镜形的晶体,才达到了这一指标。
目前,国内山东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KTN晶体,采用偏振方向与电场方向平 行的激光束入射晶体,在千伏电压内实现了激光光束垂直于电场方向的75mrad偏转, 实现了激光光束垂直电场方向偏转的扫描。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提出一种基 于KTN晶体的变焦透镜的轴向随机扫描方法。该方法是在矩形的KTN晶体上外加直流 电场,使晶体内部电场呈梯度分布,从而使入射光束发生偏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纳秒级光可编程的电控光偏转方法。利用诱导光束(光强具有线性 梯度灰度分布的光束、凸加速光束)照射晶体,通过光折变效应,在晶体中诱导形成具 有相应光场分布的空间电荷场,进而产生相应分布的折射率分布。对该晶体加载电压, 平面平行光波垂直入射该晶体,发生偏转。通过改变诱导光束或/和外加电场的参数控 制光束的偏转方向或/和角度。
本发明不同于以往的基于电诱导的空间电荷控制的光束偏转理论,而是通过不同的 光场分布来诱导形成不同的空间电荷场,实现对光可编程的电控光束偏转,可实现纳秒 级、大角度、低电压的光束偏转,为光偏转领域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晶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