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作于室温温区的用于热力学排气系统研究的模拟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04049.0 申请日: 2016-02-25
公开(公告)号: CN105699413B 公开(公告)日: 2018-06-29
发明(设计)人: 黄永华;陈忠灿;李鹏;孙培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25/02 分类号: G01N25/02;G05D16/20;F28D7/10;F28F13/12
代理公司: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代理人: 赵志远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储箱 热力学 温区 模拟系统 排气系统 推进剂 传感器 换热 排气 加热器 采集传感器 传感器连接 计算机接收 逻辑控制器 数据采集仪 自动化控制 补气增压 发送命令 规律要求 过程模拟 逻辑判断 密闭容器 排气管路 喷射装置 气液相变 输入管路 双重功能 系统结构 受热 耦合 控制管 循环泵 自增压 增压 阀门 控压 流体 漏热 启闭 盛放 喷射 传输 研究 计算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作于室温温区的用于热力学排气系统研究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箱(1):两端带有椭圆封头的圆筒体,用于盛放推进剂,其上设置有推进剂输入管路与排气管路,在推进剂输入管路与排气管路上设置阀门;

换热喷射装置(3):位于储箱(1)内部,下端与储箱(1)的内部通过管路连接为循环回路,在循环回路上设有电磁阀与循环泵(9),上端设置出口管(38),出口管(38)与伸出储箱(1)外部的推进剂输出管路连通,在推进剂输出管路上设置电磁阀;

加热器(14):设置在储箱(1)外侧,用于模拟储箱(1)漏热;

补气增压管路(20):与储箱(1)内部相通,用于向储箱(1)内增压;

传感器:包括监测储箱(1)内部、推进剂输入管路、推进剂输出管路与排气管路上压力、流量、液位、温度的压力传感器(15)、流量传感器(8、11、17)、差压液位传感器(4)及温度传感器;

数据采集仪(24):与传感器连接,采集传感器的数据并传输给计算机(22);

计算机(22):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作逻辑判断后,通过逻辑控制器(23)发送命令控制电磁阀与循环泵(9)的开启与关闭,实现符合热力学排气规律要求的自动化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作于室温温区的用于热力学排气系统研究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喷射装置(3)包括三套管式换热器(31)、分液器(32)、安装法兰(30)及喷射器(33),

所述的三套管式换热器(31)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管(35)、中间管(36)及外管(37),

所述的内管(35)、所述的中间管(36)与外管(37)之间的夹层同时与所述的分液器(32)连通,构成三套管式换热器(31)的一个双程换热通道,

所述的内管(35)与中间管(36)之间的夹层为三套管式换热器(31)的另一个换热通道,且所述的内管(35)与中间管(36)之间的夹层连通入口管(40)与出口管(38),

所述的安装法兰(30)同时与内管(35)、中间管(36)及外管(37)焊接连接,且安装法兰(30)中心开设与内管(35)内部连通的开口,

所述的喷射器(33)安装在外管(37)外壁上,并和中间管(36)与外管(37)之间的夹层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作于室温温区的用于热力学排气系统研究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液器(32)为由顶面与底面组成的腔体结构,所述的分液器(32)的底面同时与内管(35)、中间管(36)及外管(37)连接,所述的分液器(32)的底面中间开设有与内管(35)相通的圆孔,在圆孔的周围开设有扇形开孔(34),所述的扇形开孔(34)和中间管(36)与外管(37)之间的夹层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作于室温温区的用于热力学排气系统研究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器(33)共有若干组,每组喷射器(33)位于外管(37)外壁的一个平面上,不同组喷射器(33)之间平行设置,每组喷射器(33)共有4个,沿外管(37)外壁成四分圆周切向分布,所述的喷射器(33)为光滑过渡的L形喷射管,入口端垂直连通在外管(37)侧壁上,出口端平行于外管(37)圆周切向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作于室温温区的用于热力学排气系统研究的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箱(1)两端分别为上端封头(28)与下端封头,上端封头(28)通过连接法兰(27)与储箱主体相连,实现储箱(1)的敞开和密闭,所述的安装法兰(30)固定于储箱(1)下端封头的内侧底部,且在储箱(1)外部设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头端连接在下端封头上,并与储箱(1)内部连通,该循环管路尾端通过安装法兰(30)上的开口与内管(35)内部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0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