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板的切断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4465.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场昭弘;福田昭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33/033 | 分类号: | C03B33/03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切断 方法 制造 | ||
本申请为2014年7月1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280067531.1的、发明名称为“玻璃板的切断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切断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2等中公开了一边由辊式输送机搬运加工有切断线(也称为切线或划线)的带状玻璃板(也称为玻璃带),一边沿着所述切断线进行切断的玻璃板的切断装置。
专利文献1的切断装置具备大致三棱柱状的破碎辊作为切断用辊,专利文献2的切断装置具备加压辊作为切断用辊。通过使上述的切断用辊旋转,而将带状玻璃板相对于搬运面向上方顶起,或向下方压下,由此在所述切断线产生弯曲力矩而将带状玻璃板沿着切断线切断。
所述切断装置及切断线加工装置与基于浮法等的玻璃板制造装置相邻设置。即,通过所述玻璃板制造装置连续制造的缓冷后的带状玻璃板一边直接搬运,一边通过所述切断线加工装置的切割器来加工切断线。切断线的加工方向是与带状玻璃板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切断线的加工后,通过所述切断装置将带状玻璃板切断。由此,由带状玻璃板能够得到规定尺寸的矩形玻璃板。而且,作为通过所述玻璃板制造装置制造的玻璃板,已知有在建筑用、机动车用等中使用的厚度几mm以上的玻璃板、在FPD(FlatPanelDisplay)等中使用的厚度1mm以下的玻璃板。
另一方面,除了专利文献1、2之外,还使用图10所示的切断装置1。
图10是切断装置1的侧视图,示出切断用辊4将带状玻璃板7切断的状态。
切断装置1在由多根辊2、2…、3、3…构成的辊式输送机具备切断用辊4而构成。切断用辊4构成为圆柱状,在该辊表面具备截面矩形的突起5。突起5与切断用辊4的旋转轴6平行设置。
切断用辊4在搬运中的带状玻璃板7的切断线8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到达切断用辊4的时机被驱动而旋转,突起5将到达的切断线8的下方的下表面顶起,由此将带状玻璃板7沿着切断线8切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25960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9-262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图10所示的以往的玻璃板的切断装置1中,即将切断之前的带状玻璃板7中,切断线8的下方的下表面由突起5顶起,因此切断线8的附近部成为向上方弯曲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带状玻璃板7沿着切断线8切断的话,之后不久,如图11那样带状玻璃板7的搬运方向前端部7A由于向所述上方的弯曲的反作用力即回弹的作用而猛力地一边向下方弯曲一边落下。因此,在切断用辊4的辊表面4A、或辊表面4A与突起5的交界角部4B,带状玻璃板7的搬运方向前端部7A有时碰撞而破损(缺损)。随带状玻璃板7的厚度越薄,这样的问题发生频度越高,尤其是在厚度0.7mm以下的带状玻璃板7中显著发生。即,这是因为,带状玻璃板7的厚度越薄,而带状玻璃板7越容易弯曲,且强度越低。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板的切断装置,其能够防止在将玻璃板刚切断之后发生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玻璃板的搬运方向前端部的破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一种玻璃板的切断装置,一边通过输送机将玻璃板向搬运方向搬运,一边使在辊表面具备第一突起的切断用辊旋转,通过所述第一突起将与所述搬运方向正交的切断线的下方的所述玻璃板的下表面顶起,从而将所述玻璃板沿所述切断线切断,其中,
在所述切断用辊的比所述第一突起更靠旋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设有第二突起。
根据本发明,玻璃板的切断线的下方的下表面由切断用辊的第一突起顶起,然后,当将玻璃板沿着切断线切断时,搬运方向上游侧的玻璃板的搬运方向前端部与在切断用辊的比第一突起更靠旋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设置的第二突起接触,在防止向辊表面落下的状态下使切断用辊通过。
由此,能够防止在将玻璃板刚切断之后产生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玻璃板的搬运方向前端部的破损。
在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突起的距所述切断用辊的旋转轴心的高度设定得比所述第一突起的距所述旋转轴心的高度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预制松散体沉积装置及其沉积方法
- 下一篇:两段式污泥脱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