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油罐环状泡沫灭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5085.9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夏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06 | 分类号: | A62C3/06;A62C5/02;A62C3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胡东升;王伟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油罐 环状 泡沫 灭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油罐环状泡沫灭火系统,属于消防及火灾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对油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加,而储油罐火灾也日益增加,导致了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而无论是浮顶式储油罐还是固定顶式储油罐,罐内油品燃烧过程最显著的特点是燃烧区域总是发生在贴近管壁一定直径范围内呈环状燃烧,而罐体中央一定直径区域内由于缺氧而处于非燃烧状态,而且其燃烧直径范围也非常有限。因此,储油罐火灾的灭火过程最主要的是将靠近管壁附近一定直径区域内的油面覆盖上灭火泡沫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而对于现有的储油罐泡沫灭火系统,要么是罐体上部的泡沫发生器产生的灭火泡沫沿罐体内壁呈流向油面,液面较低时灭火泡沫大部分受高温火焰烧灼破灭。而液下供给灭火泡沫方式在罐内燃烧高压作用下可能产生回流,引发不可预见的灾难性后果。因此,亟待对现有的储油罐泡沫灭火系统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油罐环状泡沫灭火系统,能够在储油罐内壁附近燃烧区域快速铺展灭火泡沫,该储油罐环状泡沫灭火系统能够始终与罐内油面保持一定的高度,且随罐内油面高度的变化,储油罐环状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泡沫出口始终与液面保持恒定的距离,达到有效节约灭火泡沫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储油罐环状泡沫灭火系统:
在储油罐内设置悬浮于油面上的浮力支架,在所述浮力支架上固定设置灭火泡沫喷射装置,所述灭火泡沫喷射装置通过管道与储油罐外部的灭火泡沫供送装置连通;
所述浮力支架由2-3个构成同心圆结构的铝合金圈、以及连接在铝合金圈之间的加强筋构成,在所述铝合金圈/加强筋的底部设有支撑浮球;
所述灭火泡沫喷射装置由设于铝合金圈圆心处的泡沫缓冲集合器以及八支呈辐射状等分分布在泡沫缓冲集合器外周的灭火泡沫输送管构成,八支灭火泡沫输送管处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每根灭火泡沫输送管的近端与泡沫缓冲集合器连通,每根灭火泡沫输送管的远端与环状灭火泡沫管连通,所述环状灭火泡沫管上沿圆周方向等分设置有多个灭火泡沫流出孔。
所述加强筋设置为八根,八根加强筋呈辐射状等分分布在铝合金圈的圆周方向上;所述支撑浮球设置为四个,四个浮球等分分布在铝合金圈的圆周方向上;各浮球的球体形状为椭圆球或球形,采用1毫米不锈钢板焊接制成,并经防腐处理和水压试验,体积为0.15立方米~0.60立方米。
所述泡沫缓冲集合器与耐火泡沫输送软管连通,耐火泡沫输送软管的入口端通过消防接合器连接至泡沫发生器;
所述的灭火泡沫供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水箱、消防水泵、比例混合器、泡沫输送钢管、泡沫发生器,所述比例混合器上旁通连接有灭火泡沫液储罐。
所述耐火泡沫输送软管为耐火消防水带,总长度为储油罐高度的2倍;所述消防接合器直径为75~100毫米;所述泡沫发生器为立式泡沫发生器,出口与消防接合器连接,直径为75~100毫米。
所述的比例混合器为环泵比例混合器,混合比为0.9~1.1。
所述泡沫缓冲集合器为不锈钢管制成,直径为30~40厘米,壁厚为1~2毫米,高度为40~60厘米,底部封闭,上部一体式设置有高度为20厘米、直径为75~100毫米不锈钢连接管,不锈钢连接管上端装有直径为75~100毫米的锁紧接合器,与耐火泡沫输送软管相连。
所述环状灭火泡沫管采用内径为4~5厘米不锈钢管制成,整体为封闭圆环状,外圆周与储油罐内壁距离为40~60厘米;所述灭火泡沫流出孔为圆形,直径为3~4厘米,间距为30~40厘米,孔口距离液面的高度为6~15厘米。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储油罐环状泡沫灭火系统在灭火过程中泡沫铺展速度快、浪费泡沫少、灭火效率高。克服了传统罐体泡沫灭火系统灭火效率低、浪费泡沫严重的缺点。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泡沫灭火剂。
(2)整体环状灭火泡沫管通过四个浮球支撑,始终保持与油面恒定的距离,大大降低了灭火泡沫在高温火焰中的行程。
(3)八支辐射状灭火泡沫输送管设置成辐射状,既保证了有效的灭火效果,又达到了重量轻、体积小,占据空间小、经济适用,节约材料,成本低廉,安装、改造、维修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50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