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内冷系统的外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5945.9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6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倪裕康;王金云;杜科;凌驾政;张梅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系统 装置 | ||
1.一种辅助内冷系统的外冷装置,包括有热水管道、中空板热交换组件及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空板热交换组件矩阵式设置于风机上方,包括有进水管路(1)及出水管路(2),
所述中空板热交换组件的中心与风机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水平面;
在所述的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之间并联多路水流支路(3),形成外部循环流道;每一水流支路由至少三个水流子支路(4)串联而成,每一水流子支路由至少三个中空板式单路水路(5)串联而成,串联后的水流子支路呈S型纵向排布;
所述的风机由管路并联的空气增倍机(6)及离心式风机(7)构成,
所述的空气增倍机设置于热水管道的下方,
所述的离心式风机通过管路设置于偏离热水管道所在空间纵向延伸及横向延伸的位置;
在所述风机下方设置喷雾管路(8),在所述喷雾管路上均匀设置多个喷雾头;
还包括采样单元、控制单元及动作执行单元:
所述的采样单元包括有:设置于内冷水出水口的第一水温传感器、设置于内冷水入水口的第二水温传感器及设置于外界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控制单元为PLC,
所述的动作执行单元包括有空气增倍机、离心式风机及喷雾管路,
所述的采样单元、控制单元及动作执行单元按照如下步骤工作:
S1: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温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通过各自与PLC之间的信道将各温度信号实时传送至PLC相应信号接收端;
S2:当PLC信号接收端接收第一水温传感器的温度值T1≥36℃时,下发启动指令至空气增倍机动作信号接收端;空气增倍机下部的负压区将外部冷却空气吸入冷却塔,在空气增倍机上部形成放大的涡旋冷却空气,所述冷却空气由进水管道向出水管道方向流动,与外部循环流道进行热交换;
S3:当PLC信号接收端接收第二水温传感器的温度值T2∈[36℃,49℃]时,或设置于外界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大于35℃,根据当前温度值下发相适应频率的启动指令至离心式风机动作信号接收端;离心式风机根据启动指令转动,将空气由空气增倍机送入,所述冷却空气由进水管道向出水管道方向流动,与外部循环流道进行热交换;
S4:当PLC信号接收端接收第二水温传感器的温度值T3≥50℃时,下发启动指令至喷雾管路动作信号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冷系统的外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热水管道下端面所在的水平面距离风机上端面所在的水平面500mm—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冷系统的外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并联的水流支路数目为9—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冷系统的外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空板式单路水路呈三个弯道连接三个直道的蛇形水路布置;
在所述风机下方设置喷雾管路(8),在所述喷雾管路上均匀设置多个喷雾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冷系统的外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热水管道及风机设置在一个机箱内,所述的机箱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处通过卡槽设置为可关闭密封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内冷系统的外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增倍机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直径之比为1:1.2—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59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