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DPF声学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6101.6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侯献军;莫丽蓉;刘志恩;杨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F01N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dpf 声学 性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排放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DPF声学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能源紧缺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路线,轻型柴油车凭借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而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技术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实现柴油车清洁化的最有效手段。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过滤体中有多条类似蜂窝形态孔道,相邻两条孔道中,一条进口被堵塞,一条出口被堵塞,使发动机排气一定是从一条孔道进入,穿过多孔介质从另一条孔道排出。孔道之间填充有过滤体,过滤体由多孔介质组成,能使气体顺利通过,而颗粒物则无法通过,从而被过滤体捕集。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DPF的孔道形状一般都是正方形,进气孔道排气孔道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这种结构在捕集颗粒物的同时,对排气系统有一定的消声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DPF声学性能的方法,该方法能在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同时降低排气系统的噪声,实现了DPF的低噪声设计。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善DPF声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将DPF的进气孔道设为正八边形、排气孔道设为正方形,并分别将进气孔道的出口和排气孔道的进口堵住。
第二种改善DPF声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将DPF的进气孔道和排气孔道均设为正方形,且进气孔道的正方形边长大于排气孔道的正方形边长,并分别将进气孔道的出口和排气孔道的进口堵住。
第三种改善DPF声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将DPF的进气孔道和排气孔道设为大小相等的圆形,并分别将进气孔道的出口和排气孔道的进口堵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声波在DPF中传播时与进气孔道、多孔介质和排气孔道的内壁接触面积发生变化,接触面积越大,受摩擦和粘滞作用影响越强烈,声能损失越大。本发明通过改变进气孔道和排气孔道的形状,从而增大声波与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声波的传递损失与插入损失都比现有的大,降低了排气系统的噪声,改善了DPF的声学性能,实现了DPF的低噪声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DPF孔道的横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两个相邻通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DPF的传递损失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DPF与方形DPF的插入损失对比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DPF孔道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两个相邻通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DPF的传递损失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DPF与方形DPF的插入损失对比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DPF孔道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两个相邻通道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DPF的传递损失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DPF与方形DPF的插入损失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DPF的进气孔道设为正八边形、排气孔道设为正方形,进气孔道的出口和排气孔道的进口均被堵住,其中,进气孔道和排气孔道的边长均为1mm,进气孔道与排气孔道之间的过滤层壁厚为0.55mm。气体的流动是从正八边形孔道进入,再穿过多孔介质,从正方形孔道排出。
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声学分析软件Virtual.LabAcoustics仿真分析可知,这种进八出方孔道设计可以使DPF的最大传递损失为21.2dB,插入损失的最大峰值在2800Hz出现,最大的插入损失有38dB,能比现有技术的正方形孔道DPF大3dB。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DPF的进气孔道和排气孔道均设为正方形,且进气孔道的正方形边长大于排气孔道的正方形边长,进气孔道的出口和排气孔道的进口均被堵住,其中,进气孔道的边长为1.5mm,排气孔道的边长为1mm,进气孔道与排气孔道之间的过滤层壁厚为0.55mm。气体的流动将是从大正方形孔道进入,再穿过多孔介质,从小正方形孔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柴油车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内燃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