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切槽超前预支护稳定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6172.6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震;卓越;张继奎;李治国;白银;肖红渠;张帅军;吕瑞虎;杨朝帅;何伟;王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0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断面 黄土 隧道 超前 预支 稳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切槽超前预支护稳定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黄土地层中修建大断面隧道,在隧道开挖后会引起围岩应力重分布,当初期预支护提供的抗力不足以抵抗围岩变形需求时,将会发生变形或坍塌,产生安全事故,造成群死群伤。此外地层或结构变形引起的初期预支护侵限也会造成二次衬砌混凝土层厚度不足,发生结构质量问题,所以切槽的超前预支护能有效防治大断面黄土隧道切槽的安全质量,防止事故发生。
目前在大断面黄土隧道切槽施工中,多采用超前导管加固、分部开挖及预留核心土的方式进行施工,但施工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大,隧道初期预支护变形或坍塌及侵限事故频繁发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切槽超前预支护稳定层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使隧道开挖前其掌子面形成一个超前预支护稳定层,该超前预支护稳定层能有效预防隧道施工产生的变形、坍塌和侵限事故。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切槽超前预支护稳定层的方法,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拱顶施工曲率半径给定为R,所述R≥4.0m,左右两边墙的支撑高度给定为G,由R和G及切槽共同形成的隧道施工横断面面积大于50平米而小于100平米,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切槽沿拱顶和左右两边墙的外围展开,左右两边墙分别与拱顶相切联接,切槽通过切槽机施工,切槽内通过喷浆管灌注早高强混凝土,切槽的纵深施工方向与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纵深施工方向保持一致,每段切槽均涉及到土方断面层、填充层、防水板和衬砌混凝土层,土方断面层、填充层、防水板和衬砌混凝土层均按常规方式施工,本发明的特征如下:
先将拱顶等分为三段,因而切槽沿拱顶外围也被分为等分三段,该三段是左上环槽、拱部环槽和右上环槽,左右两边墙外围的切槽称其为左下环槽和右下环槽,左下环槽与左上环槽相切联接,右下环槽与右上环槽相切联接;
大断面黄土隧道进行切槽的初次施工时,先通过切槽机并按自上而下的方向切割出左下环槽,然后通过切槽机并按自上而下的方向切割出右下环槽,在切割右下环槽的时间间隔中通过喷浆管向左下环槽内灌注早高强混凝土并凝固形成左下环槽层;之后通过切槽机并按自上而下的方向切割出左上环槽,在切割左上环槽的时间间隔中通过喷浆管向右下环槽内灌注早高强混凝土并凝固形成右下环槽层;再之后通过切槽机并按自上而下的方向切割出右上环槽,在切割右上环槽的时间间隔中通过喷浆管向左上环槽内灌注早高强混凝土并凝固形成左上环槽层;最后通过切槽机并按自左而右的方向切割出拱部环槽,在切割拱部环槽的时间间隔中通过喷浆管向右上环槽内灌注早高强混凝土并凝固形成右上环槽层,当拱部环槽被切割后通过喷浆管向其内灌注早高强混凝土并凝固形成拱部环槽层,此时即完成各环槽的初次施工,所述初次施工各环槽中的左下环槽、右下环槽、左上环槽、右上环槽及拱部环槽的切割施工参数是相同的,所述切割施工参数分别是:各环槽的深度S均控制在3~4m,各环槽的厚度H均控制在25~35cm,各环槽的向上或是向外倾角β均控制在5.0~6.0°,各环槽内灌注早高强混凝土并凝固形成的所述左下环槽层、所述右下环槽层、所述左上环槽层、所述右上环槽层和所述拱部环槽层共同构成初次施工超前预支护稳定层,要求早高强混凝土在10小时内的凝固强度不能低于10MPa;
待所述初次施工超前预支护稳定层完全凝固后再开挖土方断面层,土方断面层在开挖到所述初次施工超前预支护稳定层的前端预留长度S1时停止施工,所述预留长度S1不能小于50cm,然后按常规方式施工填充层、防水板和衬砌混凝土层,至此完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初次掘进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列式模口排列的封口模板
- 下一篇:自动链条加油器